海納百川》兩岸與戰爭的距離愈來愈近(戴東清)

民進黨過去近8年的施政,留下許多涉及疫苖、綠能、基礎建設的可能弊案,非政黨輪替不足以使該等案件攤在陽光下。(本報資料照片)

2024年臺灣的總統立委選舉,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以40%當選下任總統,國民黨雖成爲立法院最大黨,但立法院呈現三黨不過半現象。對此,北京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這次臺灣地區兩項選舉結果顯示,民進黨並不能代表島內(指臺灣)主流民意。臺灣是中國的臺灣。」此番談話,明顯是從民進黨總統得票率只有40%、民進黨不再是立法院過半數政黨的角度出發。

陳斌華更指出:「將堅持體現一箇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干涉,與臺灣有關政黨、團體和各界人士一道,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由於北京已將賴清德定位爲「臺獨分子」,賴蕭一起是「獨上加獨」,意味未來四年兩岸很難重啓官方對話,雙方持續對立的情勢,難免會引發擦槍走火的衝突。

關鍵在如何解讀民衆黨所代表的26%民意,柯文哲接受「兩岸一家親」說法,尤其是被揶揄「誰是戶長?」,故可廣義地被視爲認同「九二共識」。若從狹義角度解讀,柯文哲曾表示:「『九二共識』過時定義也不清楚」,說明不認同「九二共識」。究竟以廣義或狹義看待民衆黨,將涉及北京如何決定「與臺灣有關政黨、團體和各界人士一道,促進兩交流合作」的政策作爲。

實際上臺灣想要政黨輪替的60%民意,主要是針對民進黨過去近8年的施政,留下許多涉及疫苖、綠能、基礎建設的可能弊案,非政黨輪替不足以使該等案件攤在陽光下。然就兩岸關係而言,當國民黨把選舉定位爲「和平與戰爭的選擇」時,還有不認同「九二共識」的66%民意(民進黨+民衆黨),不擔心戰爭真的會發生,試問兩岸與戰爭的距離還會遠嗎?

2020年的選舉,明顯支持「九二共識」的選民有42.87%(國民黨+親民黨),不認同「九二共識」的民意只有57.13%(民進黨)。2024年選舉從狹義的角度看,己經成爲66%對34%的比例,認同「九二共識」的人數可謂是愈來愈少。在年輕人的臺灣認同愈來愈強烈的今天,每四年增加約100萬首投族,可能都不認同「九二共識」,試問習近平要如何「發展壯大愛國統一力量」?

大陸在賴清德當選的第三天,就與臺灣的邦交國諾魯建交,明顯是同時在敬告美國與臺灣,勿在臺灣獨立路上愈走愈遠。只是蔡英文執政後,大陸前此已挖走臺灣9個邦交國,有達到效果嗎?選前甚至祭出貿易壁壘調查手段,並中止ECFA早收清單中12項石化產品的關稅優惠,仍然無法阻止視「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的候選人當選,未來文攻武嚇、經貿與外交壓迫能翻轉檯灣民意嗎?

若是和平手段無法達成翻轉檯灣民意,達成兩岸統一的目標,必然統一的手段,只能有非和平或武力手段,不就代表兩岸距離戰爭愈來愈近嗎?這其實是「九二共識」只剩下「一中」而沒有「各表」的必然結果。國民黨爲求勝選,甚至可能不再堅持「九二共識」,屆時兩岸還有機會避免戰爭嗎?

(作者爲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