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舉世文明 唯獨民進黨不知廉恥(劉東皋)

桂芝老師說,爲了某些人的意識型態,108課綱是「缺德」、「不倫」又無恥的課綱,大搞去中華文化,讓臺灣世代年輕人失去思考中華文化生命與個人生命的意義。(圖/影片截圖)

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一席「108課綱是無恥課綱」的講話,引起社會議論。引發議論之前,早在一些羣組中便先引發衆多共鳴,在媒體迅即發酵後進而又引出一堆站在執政黨立場的名嘴們攻訐這是黨國教育餘毒。臺灣人之知恥與無恥,正好從中有看出一些端倪。

如果做一份科學調查,或許可以看得出來,贊成納入〈廉恥〉一文的臺灣人多數應該是較知恥者;反對納入「廉恥」一文的,可能多屬於無恥者。雖然不見得皆是如此,但比例上或許可看得出來多寡之分。

約莫3年前,筆者曾與一位過去頗爲敬重的經濟日報老長官盧世祥先生,在臺北餐聚閒聊,談起民進黨去中華文化的議題。談話中,便聊到人格教育的問題。這名我所敬重的老長官,老家在臺南,深具本土色彩,與辜寛敏等深綠人士頗有往來交情。對於我所重視的中華文化思想與教育,他並未多所反駁,但他認爲,日本文化中也深有武士道知恥的精神,其父母親的那一代所受日式教育,讓當時的臺灣人也多能明禮知恥;但臺灣現在的人格教育卻日漸頹喪。

我認爲以漢人爲多數(佔全部人口96%以上)的臺灣社會,應該回復中華文化的人格教育;但他在言談中,仍強調應以現代「公民」教育作爲人格教育的主體。因是聚餐閒聊,並非論述切磋的場合,也無法再多深入辯思。不過,我會期望着重以中華文化思想及人本教育爲臺灣社會人格教育之本,有我學習歷程的體悟。

受限於個人資源條件,我只能在中部一所私立大學進修博士課程,但幸好受教的是一位自哈佛大學博士畢業的老教授謝安田博士的訓練。從他身上,我可以學習到哈佛早年是如何嚴格的訓練博士、如何要求MBA學生應接受倫理教育、以及他爲何曾有一段時間可以擔任潤泰企業的總經理等。

有次上課時我請教當時已70歲的他,他早在30多歲就從哈佛大學博士畢業,爲何沒有想過留在美國工作、生活,他略有感慨的說,美國社會的深層意識中,還是有種族歧視的存在。

另有次,他在教研究方法課程時說,在學術研究的過程,要我們不要朝質性研究去做,應以量化研究爲主。因爲我們(非西方出生及生活的臺灣人),既沒有生活在西方社會,也不瞭解西方文化的脈絡,要寫出一篇夠份量、被以西方文化思考爲主的期刊編輯所看重的質性研究,極不容易。

1999年921地震發生前兩個月,我也受到朋友影響而在臺中一家基督教會受洗,那段時間至少看了幾遍的新約與一、兩遍的舊約聖經。當前往就讀博士班時,深感應該多瞭解西方哲學的一些知識脈絡;加上謝師親自帶領我們修讀西方「管理思想史(管理的歷史)」,接觸之後發現,西方思想很少不受其宗教的影響。

即使文藝復興以來,從神本到人本的思想轉變,仍然不離(廣義)基督教的影響,從笛卡兒、牛頓,乃至愛因斯坦,他們都還要探索或被問及「上帝是否存在」的問題,連撰寫「上帝已死」的尼采,其父親也是個牧師;遠至非洲行醫的史懷哲醫師,則原就是個神學博士。

思想與文化本有互爲因果的關係。一代偉大的思想影響文化的改變;文化的浸淫也影響思想的發展。然而,臺灣人絕大多數本來就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漢族人,如今卻要去掉中華文化的根,但在失去中華文化之根下,臺灣人又缺乏西方深層基督教文化的教育(基督徒只佔總人口不到百分之七);即使自稱擁有基督教信仰的臺灣人,基本上多數仍如同初代信徒一樣蒙昩,又怎麼會像西方人那樣具有深層理性思辯的文化教育過程?

在欠缺思想文化教育之根下,臺灣人怎麼可能有深層的公民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品格?在美式西方惡質資本功利主義的教育下,多數臺灣人只是爲「利」而生,對於自己「身而爲人」的意義與價值,毫無深思明辨的教育過程。

但多數臺灣人若陷於逐利而逐漸無恥的過程,包括如今的衆多政客,即使貪再多錢或賺多錢,在西方資本體系的操控下則如同其美元霸權資本下的蒼海之一慄,再有錢的張忠謀、郭臺銘,在他們眼中,只不過是他們的「代工頭」而已。

臺灣這個社會的人民愈是陷於惡質功利資本主義的洗腦下,愈不去思考身而爲人的價值,每個人等於都成了西方(尤其是美國)資本體系下的賺錢機器與血汗工人而已。換句話說,臺灣人愈是以逐利思想爲導向,將如同「魔戒」一書中所譬喻的,愈發成爲西方惡質資本主義體系下的「半獸人」。

每個國家社會本來都有其明禮、知恥、廉潔、尚義的文化教育,日本有其武士道「知恥尚義」的文化精神。美英歐等西方文化中難道沒有遵守禮節、崇尚公義、明廉知恥的文化嗎?新約聖經歌林多前書就闡釋過,愛是不求自己益處、不喜歡不義、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其中,便有廉、有義、有禮、有恥的意涵。難道,這一切有關人生、人倫的文化思想與道理,都要歸之於統治者或黨國控制思想的教育嗎?

讀了一篇顧炎武〈廉恥〉的文章,一個人自然不會馬上就學會禮義廉恥的道理。但是,中華文化中有多少典章故事可以讓人多面向的明廉知恥、崇禮尚義?顧文一篇,至少具有提綱挈領的總成之意。

且顧炎武在文章中,也已說得很清楚:「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衆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每至社會風氣敗壞之際,棄禮義捐廉恥的人便日益積累,非一朝一夕所成;但也總還有獨醒之人。

臺灣社會風氣的日益敗壞,起於政黨政治的失靈與掌握龐大國家資源的民進黨政客的腐敗,這些人爲了己利私慾,大搞去中華文化;當中的不少人也因自己絲毫無禮義廉恥之心,便要將禮義廉恥的教育從學校教育拔除。

教育部發文說,並沒有要廢禮義廉恥的教育,而是要讓學生在生活議題當中思辨以實踐禮義廉恥。然而,顧炎武〈廉恥〉一文,不就是可以讓學生充分思辨的一篇文章嗎?套一句區桂芝老師的所說,爲了某些人的意識型態,108課綱是「缺德」、「不倫」又無恥的課綱,大搞去中華文化,讓臺灣世代年輕人失去思考中華文化生命與個人生命的意義。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