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侯友宜當選 政黨政治運作才正常(胡喬瑟)

總統及行政院長如果沒有國會中第一或至少是第二大黨的支持,政治必然陷於空轉,大家那時候才發現小黨領袖確實玩不動大車,後悔已晚,這纔是國民黨侯友宜整合藍白該打的王牌。(杜宜諳攝)

現在,非綠選民要不是已經對總統大選結果悲觀以待,而決定不去投票,要不就是還在等待非綠陣營能否整合出一組候選人跟賴清德拚。要是最後整合失敗,各組人馬終究要自己選到底,非綠選民如果還是會去投票,要如何選擇票投給誰?

面對這個問題,一種很直覺式的回答是:香蕉芭樂各有所好,欣賞誰就投給誰;偏向策略性思考的人,可能會看最後階段哪位非綠總統候選人民調最高,就投票給他。

相對而言,似乎很少人從政治體系能否平順運作的角度來思考,在非綠陣營中,哪一位總統候選人能勝選,國家機器才能順滑運轉?最奇特的是,最有資格、也最該針對這個問題向非綠選民論述的國民黨,卻也陷在民調數字的泥淖中掙扎,而沒有從政治生態的角度出發,清楚告訴所有非綠選民,侯友宜當選總統,當然比柯或郭當總統,更能讓政府順利運作。

這牽涉到政黨政治的基本常識;但非綠選民對這個常識卻顯得陌生。大家不能忘了,這次的大選,除了選總統,還要選立委。投票結果揭曉後,在立法院裡,國民黨再怎麼樣也至少是國會第二大黨。民衆黨沒有提名幾位區域立委,頂多能有几席不分區立委;郭是獨立參選人,在立法院裡也沒人。

明年5月,總統就職後,要任命行政院長並組成內閣。行政院的各項政策推動,需要獲得立法院支持,也要接受立委監督。郭最不可能當選總統,先不談他;但如果柯成爲總統,他授意組成的內閣,豈能保證不受到民進黨及國民黨立院黨團的雙重杯葛、兩面夾擊?

大家都知道,柯所領導的民衆黨,向來是左批民進黨、右打國民黨。柯若當選總統,立法院裡的民進黨或國民黨立委,豈有可能向柯諂媚,而不好好「監督」柯任命的行政院長及各部會首長?畢竟,在政策方向上,各黨自有立場;兩大黨的立委也要在監督柯政府時力求表現以尋求四年後連任。到時候,行政院要如何推動各項新政策?這是可以預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如果到時候不幸發生這種局面而成爲常態性的政治亂象,又豈是人民所樂見?今天支持柯當總統的非綠選民,有想過這種極可能出現的負面政治後果嗎?

當然,侯如果當選總統,他授意組成的內閣施政,也必然會受到民進黨立院黨團的全力杯葛;但到時候至少還有佔相當席次的國民黨立院黨團,可以爲侯政府的各項政策,跟民進黨立委抗衡,而不至於讓行政院受立法院監督時,幾乎完全動彈不得。

所以,對於這場大選,非綠選民真的不能只考慮總統要選誰,而忽略了果真下架民進黨後,行政、立法兩院將會如何互動的大問題。這裡面的道理也很簡單,國家大政的推動,不是總統說了就算數;內閣的施政能否在國會中過關,纔是政治實務運作中的關鍵因素。如果沒有國會中第一或至少是第二大黨的支持,總統及行政院長也只能是有志難伸、無可奈何。到時候,政治必然陷於空轉,大家那時候才發現小黨領袖確實玩不動大車,後悔已晚,國家又是蹉跎了4年寶貴光陰。

所以,從政黨政治的現實面來看,在非綠陣營的幾位總統候選人中,當然是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比小黨領袖的柯或根本沒有政黨奧援的郭,更適合成爲下架民進黨後的新任總統;這跟任何人喜不喜歡或欣不欣賞侯友宜是兩回事;而純粹是從政黨政治運作的現實面出發,應該要有的基本政治常識、預判與遠見。非綠陣營如果整合失敗,各組人馬非要各自選到底時,國民黨應該從政黨政治的角度出發,向所有非綠選民說明,在非綠陣營中,侯爲什麼是比較適合的總統候選人,這或許纔是最有說服力的最後一張王牌。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