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並非「只有尼克松才能去中國」(周波)

堅定的反共老手尼克森對中國政策大轉向,促成了美中關係的大躍進,也改變了當時的世界格局,影響長達半世紀。這個世紀的中美關係格局將由誰來主導呢?圖爲尼克森參觀長城。(圖/新華社)

尼克松或許永遠不會被認爲是一位偉大的美國領導人。水門事件曝出後,他成了唯一一位引咎辭職的美國總統。然而,他留下的政治遺產卻爲所有人銘記:中國!中國!中國——1972年尼克松對中國的歷史性訪問被稱爲「改變世界的一週」;這次訪華之旅還被改編成歌劇《尼克松在中國》;當下,「只有尼克松才能去中國」這句話,被用於描述政治領導人實現艱難甚至冒險的目標的獨特能力。

自尼克松訪華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現已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再是1967年尼克松所形容的那樣,「十億最有潛力的人民……生活在憤怒的孤立狀態之中」。中美曾經的共同敵人俄羅斯成爲了中國最親密的戰略伙伴。而美國由於害怕失去自1898年美西戰爭以來所享有的主導地位,開始了對中俄的「大國競爭」。

尼克松執政期內的對華政策,展現出他非凡的遠見和無畏,更確切地說,是基於遠見的膽識。當中蘇關係由於邊界衝突降至冰點時,尼克松私下向中國傳話,表示希望可以改善兩國關係。

當毛主席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時,尼克松接收了這一友好的信息。他繞過內閣,派他的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秘密訪華。由於這次訪華並未通知美國在該地區的重要盟友日本,因此也在日本引發了「尼克松衝擊」。

這些大膽的壯舉,是一位特級大師在國際政治棋盤上精打細算的結果。當時,華盛頓的當務之急是應對蘇聯的擴張主義。因此,籠絡「紅色中國」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

今天的情況已完全不同。川普總統挑起了與中國的競爭,他自稱「精神穩定的天才」,基於直覺而非遠見進行決策。當前,中美競爭日益加劇。拜登總統的基本對華政策是除戰爭以外的「極限競爭」。然而,由於「競爭」只是一個過程,這樣的戰略不僅缺乏遠見,而且沒有目標。更糟糕的是,當競爭過於極端,就可能帶來拜登想要避免的後果:一場戰爭。

雖然中美關係急轉直下令人難以置信,兩國聯繫仍然密切。儘管政治關係緊張,貿易戰持續,但2021年,中美雙邊貿易額仍增長了28.7%,高達7556億美元。這充分說明了中美關係的韌性,以及美方僅想在氣候變化和防核擴散領域同中方合作的荒謬之處。

即使是高舉「反共」大旗的尼克松,也可以爲了共同利益將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擱置一邊;相比之下,拜登政府召開「民主峰會」,以「向內恢復民主,向外對抗專制」。1972年,尼克松踏上訪華之旅,爲中美關係破冰;而川普卻用「脫鉤」讓兩國關係再次降至冰點。

中美在某些高科技領域「脫鉤」也許並非不可能,但頗具諷刺的是,美國的技術制裁只會促使中國加倍努力發展自己的高科技產業,終有一天,中國將不再需要美國的高科技產品。這是完全可能發生的。早在2010年,中國便已超過美國,一躍成爲世界第一工業大國。

作爲一名冷靜的現實主義者,尼克松訪華實是爲了尋找對抗蘇聯的同盟,而非改變中國。但是,他的訪華之旅在繼任者們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讓他們以爲只要西方與中國接觸,中國總有一天會成爲「我們中的一員」。然而,當看到中國逐漸發展壯大,卻仍然沒有加入自身行列,幻想破滅的美國便開始走上了競爭的道路。

但競爭的結果尚未可知。阿富汗便是美國政府重大戰略失誤的一個典型案例:美國在阿富汗發動了其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卻並不知道真正的敵人是誰。

克雷格·惠特洛克在暢銷書《阿富汗文件》中揭露了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無人敢於承認的錯誤是如何被重重謊言掩蓋,最終導致美國輸掉了一場最初得到民衆大力支持的戰爭。越南戰爭不也是如此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但超級大國的記憶往往是短暫的。

如果中美之間的競爭無法避免,那麼我們最大的希望就是競爭不會升級爲對抗。但即使拜登已表示希望構建「一些常識性的護欄」,這一點仍無法保證。美蘇競爭是全球性的,而中美競爭是區域性的,集中在西太平洋地區。與北約、華約兩大陣營之間的競爭不同,這是一場一對一的競爭,無論是美國的盟友還是中國的夥伴,都不願選邊站隊。

但這場競爭卻更加危險。美蘇競爭是可控的,因爲勢力範圍明確,兩個大國可以避免直接對抗。然而現在,中美之間甚至沒有緩衝地帶。美國軍艦和軍機經常進入臺灣海峽或中國南海挑釁。問題在於,愈發強大的中國軍隊還會忍耐多久?

如果美國真的迷失了方向,那麼中國的堅守就顯得至關重要。中國致力於在本世紀中期實現其百年目標「中國夢」,即便中國被美國捲入更加激烈的競爭,這一進程也不該受到阻撓。中國應對美國競爭的最佳方式不是與後者搏鬥角力,而是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擁抱世界。

無論中美關係的未來何去何從,尼克松在五十年前的訪華之旅提醒我們:如果彼時的敵人可以變成朋友,那麼如今的競爭對手也不一定會變成敵人。並非只有尼克松才能去中國。(作者爲北京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論壇專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