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別讓報復性罷免造成臺灣內耗(劉性仁)

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即將舉行投票(徐佑升攝)

就在2024年10月13日,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即將舉行投票,門檻爲7萬6979票。基隆市選委會說明,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若多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4以上(7萬7700票以上),罷免才能通過。

迴歸罷免本身事由,有沒有道理?從長遠來看,若這種報復性的罷免變成臺灣政治常態,非但臺灣政治永無寧日,朝野惡鬥成爲家常便飯,更會造成臺灣社會對立,有違賴清德國慶談話中的臺灣團結,進而影響臺灣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因此罷免案更要小心謹慎纔是。

罷免案由由基隆市市民戴璟安召集的公民團體山海公民拆樑行動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程序提起罷免,其理由是自謝國樑當選之後,即因未達成其承諾政見及各種招標、活動爭議導致民意、施政滿意度持續往下降;基隆市府當然有做充分的說明與解釋,但雙方仍各執一詞,演變成今日局面,倘若罷免案率性爲之,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基隆市民必須謹慎爲之。

洋洋灑灑的罷免理由書與謝國樑答辯書讓市民判斷或許太過專業,要求太高,但客觀來說,罷樑理由不足,必要性不夠,若以此標準來看,全臺有過半數的民代都難逃被罷免,謝國樑罷免案,的確不應將基隆市的法律問題政治化,浪費資源。罷免案的確充滿政治算計,有心人士操弄的惡鬥。日前立法院長韓國瑜在臉書發文喊話,請勇敢的基隆市民朋友,一同站出來保護市長。

照理說,在謝國樑施政當中的爭議是法律事件,應由法律管道去解決,而不應當使用罷免解決,況且另外認爲當初林右昌基隆市府執政時,有給予建照及使照,但完工後卻無產權登記,疑點很多。正確的做法應當讓法律規範使其停職而非罷免,透過司法要遠比政治手段來的更有說服力。

對於罷免案,首先,政策具有延續性,如果他在任期內推動了某些政策或計劃,並且這些政策對基隆市社會或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起碼讓他任期做完,承擔起政治責任。其次,謝國樑已積極迴應爭議問題,而非傲慢不理,若被罷免未免牽強。再者,罷免可能導致全臺政治不穩定。因此絕不能輕率爲之。

更重要的是,以謝國樑個人的風格及行事來看,他都是一個可以溝通的父母官,並且他在個人品德和道德操守上仍中規中矩,因此用政治方式罷免謝國樑實在欠妥當。

總之,讓司法來處理謝國樑的政策作爲應是最合理的方式,用政治罷免手段正當性不夠,理由不夠充分,基隆市民能否理性看待及客觀評估?有賴罷免的結果;若是針對引發罷樑的東岸商場爭議,應當交由司法查明過錯是否在現任市府?筆者擔心當報復性的罷免成爲臺灣政治相互殘害的工具,臺灣社會將不斷內耗,永無寧日。

(作者爲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