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畢業生考公,大材小用?

閱讀本文大概需要 1.25 分鐘

前段時間一張杭州市餘杭區公務員錄用名單的截圖在網絡上瘋傳,進入公示名單的人中,不乏許多畢業於名校的學生,甚至有些是哈佛畢業的。。。許多人對此感到驚訝,認爲連哈佛畢業生都參加公務員考試,難怪有人說宇宙的盡頭是考公,人生的盡頭是穩定的編制,即使是海歸也難以擺脫這一命運安排。

緊接着這一話題立即引發了關於「哈佛畢業生考公是否大材小用」的激烈討論。

有的說,高材生畢業進編制將提升爲人民服務的團隊素質,由他們踐行先富帶動後富,好日子即將到來;也有的認爲,一些高學歷人才去街道辦可能只是爲了刷個基層經歷,畢竟哈佛學歷加編制背景,甭管在什麼場合下,這都是一個亮眼的加分項。更別說很多市長級別的,學歷也都是 top 級別名列前茅的,這種高學歷的直接被列爲重點培養,與在基層摸爬滾打的相比,人家已經跳了好幾級。

種種觀點紛至沓來,揭露的一個現實,即考公的火爆不僅僅吸引了普通人,也吸引了其他高學歷者。

考公成功後能有多安穩,看現在考公的火爆程度就知道了。其它考試無非是拿個證而已,只有考公通過是直接拿到了一個飯碗,性價比極高。不僅福利很好,還有補充公積金養老金;不用擔心被裁員失業,更不用擔心養家餬口,國家規定的各種假期都能執行到位等等,總之就一個字:香。

所以,哪怕人家哈佛畢業的,回來選擇考公也無可厚非。畢竟,大家費勁扒拉讀書考試,也不過是要一份不錯的工作,一個穩定的生活。而當考公成爲他們最終結合個人情況後選擇的一條「求穩之路」時,自然其他沒優勢的競爭者會有議論。畢竟,看到哈佛 title,大家會覺得這是一個十分亮眼的學歷,幹啥不行,非得爭着一起加入考公熱,很多人對此還以爲世界顛了。

殊不知,人類的悲歡本就不相通,富人的許多決策在普通百姓眼裡,是難以理解的。讓孩子到國外讀書,對很多富裕家庭來說只是一個消費,人家花幾百萬出國只是體驗生活而已,後面回國再讀個清北博士,然後搞個一線城市公務員等等,這類操作多的是。最終富人孩子有了個鐵飯碗,還有父輩家產,只要不作不鬧,下輩子穩穩當當的富貴就恭候着。

之所以大家對這件事很有過多討論,背後原因無外乎是普通考公者擔心競爭對手強大,會降低他們自身的競爭力。畢竟普通人跟他們不一樣,絕大多數普通人可能耗費一輩子工作,都掙不到別人一個零頭。如果有更多選擇,可能也不會跟着加入到競爭激烈的考公隊伍裡去裡。

爲什麼這麼說呢?其實也算老生常談了,眼下的就業市場形勢整體大環境並不理想。許多公司不是縮減規模就是直接倒閉,員工不是被降薪就是被「畢業」,大家日子難混。即便是在杭州這類新一線城市,除了個別像阿里之類的互聯網大廠,其他企業掙的錢可能都沒公務員多,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不夠穩定。更別提現在哪怕你是大廠高學歷的,人到中年,照樣得被裁。

說句扎心的,在私企裡,如果你不夠卷,很可能會被「畢業」,但在體制內,一旦通過進入,就等於有了鐵飯碗。所以,也難怪考公會比其他選擇更有吸引力,之前不還有數據顯示,考公甚至熱過考研麼。特別在當下的就業環境中,考公更是比任何企業都吸引人。

必須承認,對於大多數普通工薪階層來說,考公就是爲了圖個安穩和舒適。那麼當一些更強有力的競爭者出現時,自然大家多少有點爭議,畢竟,誰希望別人來搶自己飯碗呢?

現階段有很多普通年輕人乃至中年人,都面臨着不小的壓力。所以,相比考慮是否大材小用屈才了,都顯得滑稽了,因爲眼下能找到不錯且合適的工作,都得拼盡全力,有就算真得不錯了。如果此刻有出現比比「考公」更穩定的機會選擇,我想也會有更多人前仆後繼趕着上車的。

與其說人生的盡頭是考公,不如說大家都希望過上穩定的生活,少些不確定性,多些安定感。但現實告訴我們,人生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哪有那麼多確定的安穩之路呢?

如果真有,那也就不叫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