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防衛臺海 美日臺建構飛彈防禦系統(黃惠華)

圖爲在日本富士山麓東富士演習場,陸上自衛隊員在進行導彈部署演習的資料照片。(新華社)

2023年1月11日,美國日本在美國召開第三次外交、國防部長2+2會議,這次會議與2022年不同的地方在於,這是在日本政府通過新的安全戰略後舉行的會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涵。日本新安全戰略,強調重建軍事力量,強調自主研發遠程飛彈系統,還要從美國購買戰斧巡航飛彈等計劃。爲了因應區域情勢,美國將在2025年前,將具有先進的情報、監視和偵察、反艦和運輸能力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2海岸團部署在日本。

這次會議重點除了共同安全合作議題之外,兩國再次重申臺灣問題的立場。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2023年是美日聯盟的轉型年,美日雙方戰略文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一致,支持日本增加國防支出,並擁有反擊能力,這將加強日本威懾力、更有效地保護自己;美軍對中國在臺灣海峽和日本週邊水域的威嚇性行動表示嚴重關切」。

由於美日之間有着長期的同盟關係,日本透過安保文件修改,鬆綁自衛隊能力,目的是提高美日安全合作及互操作性,美國敦促日本增強自我防衛的軍事能力,以便在可能發生的衝突中發揮功能,尤其是釣魚臺周邊以及臺海衝突,自衛隊要能在美軍支援之前,先具備反擊能力。由於美日同盟有着共同的責任與義務,美國希望日本,分擔更多的防衛責任,這是美國對日本政府新安全戰略的期待,這也是美國支持日本修改安保文件的考量。

會中濱田靖一強調,「希望迅速啓動包括有效的反擊能力等關於能讓日本防衛能力得到徹底加強的對話,深入討論日美聯盟在其中的作用、任務和能力;雙方同意通過美國核力量和常規力量、實施更具彈性的延伸威懾戰略來保護日本」。

美國拜登政府新國防戰略與日本新的安全戰略,強調的都是「綜合性威懾」,威懾力不代表動用武力,威懾能力是否具有效,取決於敵方在採取進行侵略行爲之前,讓他們知道採取行動後必須付出沉重代價的恐懼感,而不敢輕舉妄動。意思就像是,日本執政黨自由民主黨副總裁、前首相麻生太郎說,「俄方批評日本軍事化是好事,代表日本威懾力提升,俄國愈來愈無法與日本作戰」的道理一樣。

美國部署日臺飛彈共同防禦系統

2021年初美國國防部通過《太平洋威懾倡議》、《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示》,這些計劃包括美軍在印太地區的現代化措施,包含建立全球飛彈防禦系統。日本修改安保文件,擁有反擊敵方基地的能力,背後是美國全球飛彈防禦系統部分。

2022年初,爲了因應臺灣有事,美日外交部長國防部長2+2會談之中達成共識,美日聯合作戰方案在日本西南的鹿兒島縣至沖繩縣的西南諸島建立臨時攻擊基地。目的是針對臺海問題出現緊急狀況,做好應對準備。

依據《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臺,美日同盟採取的聯合作戰計劃,日本將原本的防禦範圍之內,從西南諸島戰略環境延伸到臺海,無奈日本自衛隊僅能採取守勢態勢及低度使用武力的行動限制。經過安保文件修改之後,日本現在擁有反擊敵方基地的能力,同時加強西南羣島的空防系統,日本有更多的手段防衛西南部區域的安全。

在臺灣,同樣強化飛彈防禦系統,2022年12月美國國務院提議對臺軍售達100套愛國者三型增程型飛彈(PAC-3 MSE)以及雷達、支援裝備,如果能順利成軍,將可強化臺灣防禦飛彈能力。

美國在日本、臺灣佈下飛彈防禦天羅地網,無論是美日同盟的聯合作戰計劃,到日本反擊敵方基地能力、重兵部署西南諸島,建構飛彈防禦系統,成爲美日臺同盟,建構威懾力的行動依據,美日同盟需要維持一個可以平衡中俄聯盟的一股力量,而「臺灣有事」,將不再是一句口號。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