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解讀|建立健全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機制 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題:建立健全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機制 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
城市更新關係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質的提升,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進城市更新工作,提出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進行創新探索,建立健全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機制,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惠民生、補短板、謀發展,2024年我國積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上海交通大學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陳杰表示,過去,我國經歷了規模大、速度快的城鎮化進程,目前城鎮化率已超過66%。在城鎮化快速推進過程中,地下管網不完善、城市功能佈局不夠合理等短板和問題日益凸顯。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從增量擴張進入存量優化的階段,要在城市更新中不斷解決“城市病”,補短板強弱項。
會議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統籌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品質提升,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要堅持‘先體檢、後更新,無體檢、不更新’,建立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一體化推進機制。堅持問題導向,查找人民羣衆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堅持目標導向,找出影響城市競爭力、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短板弱項,體檢出的問題就是更新改造的重點。”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日前在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說。
當前各地正在因地制宜進行城市更新的創新探索。會議提出,要加強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盤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統籌用好財政、金融資源,完善市場化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城市更新項目往往資金需求量大,運轉週期長。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說,城市更新蘊含巨大的市場潛力,不能只靠政府投入,需要建立完善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衆參與的可持續模式,充分調動市場的積極性。
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說,要深化城市建設、運營、治理體制改革,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構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完善“一委一辦一平臺”,推動城市管理融入基層治理,形成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提高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城市更新一頭連着民生福祉,一頭連着城市發展。會議指出,要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街區、廠區和城中村等改造,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完善城市功能,修復城市生態系統,保護和傳承城市歷史文化。
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說,2025年要謀劃實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項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基本完成已排查出老化燃氣管道的更新改造任務,基本消除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持續實施完整社區建設、既有建築改造利用和老舊街區更新改造、地下管網管廊建設改造、建築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口袋公園和城市綠道建設、公園綠地開放共享、城市居住區養老服務設施和兒童友好空間建設等民生工程、發展工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