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見MIS-A個案?羅一鈞:跟長新冠比較像

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今天表示,日前收治一名30多歲病人,6月PCR確診新冠肺炎,多重器官發炎疑似MIS-A。圖爲民衆前往耕莘醫院做PCR。非新聞當事人。(資料照/羅永銘攝)

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今天表示,日前收治一名30多歲病人,6月PCR確診新冠肺炎,多重器官發炎疑似MIS-A。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目前暫未收到通報,但聽起來也不排除應該是長新冠。

黃建賢表示,這名30多歲病人,入院時症狀嚴重,有高燒、休克、腸胃道和結膜炎症狀,但沒有皮膚症狀,現在仍無法判定患者是否爲MIS-A,目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黃建賢坦言,成人診斷MIS-A真的不容易,一方面是較少出現皮膚紅疹,而多重器官衰竭又無法從外觀看出來,病人通常只覺得累、喘,這還得考量是否有其他慢性病或敗血症導致。

羅一鈞表示說,從臨牀資料來看,很難判定這位個案是否爲MIS-A,因爲跟長新冠也很像,會就報導內容再與院方確認個案是否列入中重症名單,再加以解釋。

先前臺中榮總有開會討論MIS-A和MIS-C,去年討論時是否就有考量今年可能出現類似個案?羅一鈞迴應,去年兒科醫學會制定的重症指引有列入MIS-C,因爲從最早期的原始株出現以來,各國即陸續有MIS-C的流行,指揮中心、疾管署的COVID-19診治指引則是在前年已將其列入重症項目。

羅一鈞也提到,不同變異株流行時,染疫孩童出現MIS-C的風險、發生機率都不盡相同,在Omicron流行期間,發生機率反而降低,但評估不同變異株流行時、都會將MIS-C列入。

羅一鈞也表示,MIS-A的發生比MIS-C更爲罕見,且有些病症和成人本身慢性病急性發作、延續性的新冠肺炎引發的症狀或長新冠等症狀較難區分,目前雖有相關病例定義,不過就釐清其真實治病方式,以及詳細通報確診都有其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