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見首起兔熱病 6旬男未出國、沒養寵物確診

一名60多歲男子在未出國、沒養寵物的狀態下,確診兔熱病,爲國內首見。(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國內今天出現首例本土兔熱病病例,爲一名住在南部的60多歲男性,是國內自2011年來出現第一名境外移入個案後,累積第2例病例,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該個案有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慢性病史,本身免疫裡低下,應該屬於散發性病例,沒有擴大感染的可能性,致病率很低。

林詠青表示,該名患者有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慢性病史,本身免疫狀況低下,是在7月底時發病,一開始出現發燒、寒顫、腹瀉,8月初就醫後症狀改善,但8月上旬再度就醫,當時也有做新冠肺炎採檢,結果爲陰性,後來經血液培養時,發現病毒株爲土倫病法蘭西斯式菌。目前症狀改善出院。

林詠青指出,兔熱病爲人畜共通傳染病,最主要是野生兔子、田鼠等哺乳類都可能感染兔熱病,動物間會透過吸血性動物如蜱蟲叮咬,人若是被帶有病原體的蜱蟲叮咬,皮膚會出現潰瘍,被叮咬處淋巴結腫大,若接觸到感染動物屍體,也會因此發生感染。

國內發現首起兔熱病,爲南部1名60多歲男子。(圖/記者鄭鬱蓁攝影)

此外,若吃到病原體食物特別是沒有煮熟生食,飲用水被感染也可能傳染,吸入有病原體的塵土也會被感染並導致肺炎,感染後會出現腸胃道症狀,嘔吐,敗血症,若沒有適當治療,死亡率三成到六成之間,目前可用抗生素治療,就可大幅降低死亡率。

林詠青說,該名患者有腹瀉症狀,血液分離出病原體,看起來有敗血症,所幸經過抗生素治療並無大礙已經出院。感染過後可以終生免疫。

不過感染源頭究竟爲何?林詠青坦言很難釐清,該個案沒有提到皮膚或是淋巴結,加上有腹瀉,因此不排除是吃到污染的食物汗水,因爲他住家附近有魚塭、草叢、或是水源不乾淨,是有可能的,加上他免疫力低,同住家人沒有感染症狀,一般人吃到有病原體的其實不太會感染。應該是散發性個案。

由於疾管署介紹,兔熱病有生物恐攻的潛力,莊人祥說,有恐攻的潛力就如同炭疽病,被列在可能生物恐怖武器的病原菌之一,但是否拿來做恐攻的途徑,我們就不清楚,因爲與可以透過空氣傳播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