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法官法庭 再獲德國iF設計獎肯定

國民法官法庭空間設計榮獲德國2023iF設計獎(iF Design Award)公共空間室內設計獎。(司法院提供)

國民法官法庭空間設計去年榮獲2022年度臺灣室內設計大獎公共空間類評審特別獎、2022金點設計獎標章等獎項,今年又榮獲德國2023iF設計獎公共空間室內設計獎肯定,該獎項預定今年5月15日頒發。

司法院指出,國民法官法庭與關連場域的設計,在法庭空間整體氛圍,展現了審判的公正與莊嚴。白色、明亮的法庭色調,傳達出司法公開透明、光明與希望,而「圓弧形雙層主法臺」、「檢察官與辯護人席位扇型配置」,讓檢察官、辯護人聚焦於法庭活動,國民法官無論身在何處,都有良好視野,不僅體現出以法庭活動爲中心的理念,更有助落實證據裁判、公平審判的精神。

不過,今年元旦上路的國民法官參審制,遭質疑「用99趴資源去挺1趴案件」、分案不均累死基層法官,臺北地院至今僅1件國法案件,卻配置3個合議庭、9個法官,且只須審普通庭法官的一半刑案案量,法官論壇炸鍋猛批。

有法官質疑,在司法資源有限的前提下,透過國民法官就能挽救瀕危的司法信任嗎?有99%案件等着處理,這些案件中可能又超過1/3是現在爆量的賣帳戶、取簿手、車手詐欺洗錢案件。

北院19日在法官論壇迴應質疑,並解釋去年6月17日刑事庭庭務會議通過,國民法官專庭法官除輪分國民法官參與審判案件外,兼辦一般刑庭一半案件,未來若有必要,將適時檢討分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