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脫鉤中國 陸克文點名3大受惠者:印度、東南亞、墨西哥

陸克文在新加坡舉行的德國企業亞太論壇(Asia-Pacific Conference of German Business)上表示,當我環顧世界,我看到目前有三個地區受益於「大分散」(great diversification)或「早期脫鉤」(early decoupling)議題,一個是我們現在所在的東南亞,第二個是印度,而就北美來看,則是受惠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墨西哥。

同時也是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主席的陸克文表示,尤其是印度,過去一年來的經濟政策發生重大轉變,可能搖身一變成爲跨國企業的新市場與製造中心,「作爲過去20年來一直與印度打交道的人,我頭一次確信他們準備做出重大的政策轉變,如果他們真能做到這一點,就大型消費市場而言,印度將成爲下一個中國,同時也將成爲一個可靠的世界工廠。但莫迪能否讓理想成真?這仍然有待觀察」。

印度不僅可能爲出口商提供分散供應鏈的機會,還能成爲新的終端市場。

美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以及這場大流行病導致的供應與生產中斷,使全球企業分散業務的重要性大幅升高,也預告着建立新的貿易聯盟和所謂的「友善供應鏈」(friend-shoring,盟友和友好國家之間建立供應鏈網路)的時代來臨。

陸克文並表示,德國作爲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歐洲大陸的「中國議題」發展上將扮演重要角色。

德國在中國大量投資,並因爲在貿易和商業上過於依賴中國而備受批評,儘管其企業代表已刻意淡化這些擔憂。

隨着要求德國減少對中國依賴的政治壓力越來越大,上週德國總理蕭茨(Olaf Scholz)首次造訪北京在歐洲掀起軒然大波。陸克文表示,「我的德國朋友經常低估他們在全球議題上的影響力,也常低估他們在中國議題上的影響力」,「幾周前我看過蕭茨在訪問北京前的書面聲明,我認爲他在如何表達德國利益方面,取得恰如其分的平衡」。

在出訪北京之前,蕭茨在《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和Politico的一篇專欄文章中表示,他不會尋求與中國脫鉤,而是要追求多元化與經濟韌性。

陸克文表示,各國不要因爲在國家安全利益、盟友關係、人權義務以及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之間取得平衡非常困難而放棄,這一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