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高電價工業代價何其大 歐美承受不起

這樣的問題其實已經在歐洲發生。在歷經多年具爭議性的綠色能源政策之後,歐洲電價變得相當昂貴,工業界開始警告「去工業化」的威脅。同時之間,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似乎正在走同樣道路。

目前德國關閉了所有核電廠,西方制裁也中斷了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此外歐盟也加強了再生能源的努力,並且限制了石化燃料的供應。歐洲電價在一年前飆升至2019年的10倍水準之後,目前已經穩定在約3倍的水準,預計歐洲電價將在一段時間維持在此一水準。

當電價上漲時,幾乎每一種產業的生產成本都會飆升,並給整個經濟和投資造成負面影響。

根據歐盟執委會的資料,截至2023年11月的12個月當中,歐元區工業產出下跌了5.8%。資本貨物(Capital Goods)產出減少了近8.7%。工廠和設備投資大幅下降。數十年來,歐洲經常帳戶盈餘平均皆超過GDP的3%,但是能源進口激增,使得此一盈餘在一年之內消失殆盡。

更糟糕的情況是,歐洲投資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023年能源成本是企業做出長期投資決策的主要障礙。而在2019年時,能源因素的考量還只是勉強躋身前五名。目前對於製造業和服務業企業而言,能源對投資的影響相當明顯。

爲了急於緩解電價的衝擊,德國現在將4%的GDP用於降低家庭和企業的能源價格補貼,這相當於美國一年的預算赤字。數十年的德國良好財政紀律,在一次能源衝擊中消失了,德國工業競爭力也減弱。

英國也面臨類似的嚴峻局勢。Rupert Darwall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英國企業現在支付的電費幾乎是2004年的5倍,在2022年支付的電費是美國企業支付的2.3倍。這代表着經濟失敗的一個世代,部分原因爲英國自我毀滅的能源政策。

目前美國似乎走在相同的道路。受到拜登政府和加州、紐約州等反石化政策的影響,美國自2021年初以來平均電價上漲了約30%,並導致拜登自就職以來美國通膨上漲了約25%,並且抵銷了美國一個世代的工資上漲。

拜登和歐盟提出的電動車強制推廣命令,將大大增加電力需求,而他們的發電廠新規定,也迫使許多燃煤和天然氣電廠關閉。

電價上漲的時機也非常糟,美國想要主導人工智慧(AI)的領先地位,前提是能夠保持較低的電價,因爲AI的能源消耗是很驚人的。Alphabet董事長John Henessy說,以AI驅動的Google搜尋,是一般Google搜尋耗電量的10倍。到了2027年,谷歌的能源消耗可能會多增加兩倍。

此外電價上漲也是不利於與中國競爭。中國的電價一直穩定在低於美國約31%的水準,隨着中國繼續建設大量燃煤電廠,電價甚至有下降的可能。讓中國的科技業加速趕上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