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馬達廠“被擋門外”?OIS高端馬達“上車”門檻高
集微網消息,“在AF開環的性能上是彈片歸一統,國產馬達廠專注AF彈片後造就了現在在AF彈片成了國內的天下,但功能上升到OIS跟潛望,對國內廠而言決策上都不再像當年AF彈片式這麼簡單了。”
針對目前馬達市場的技術發展趨勢,長期關注馬達行業的資深人士評論到,“四種馬達技術有能力同時發展,且能吃到所有終端訂單,或是押對保選一種發展只吃一部份陣營的終端,對國內廠而言決策上都不再像當年AF彈片式那樣,相反決策上有點複雜度,一步對,日後幸福日子可期,一步錯,日後拖隊掉鏈痛苦日子也可能有。”
深究其原因,上述資深業內人士表示,攝像頭馬達從傳統彈片式馬達、閉環馬達逐漸向 OIS光學防抖馬達發展,OIS和潛望指的是性能,而實現這一性能背後有四種技術,分別是彈片、滾珠、記憶金屬和壓電,技術強大的馬達廠可用兩種以上的技術來生產馬達,甚至可以出現混搭,但有的廠商連實現一種技術都困難。
同時,其補充到,明年OIS馬達的用量會增多,目前領頭的幾家日韓廠都有自己專屬的強項技術,加上大型終端如蘋果、三星、華爲等各有各擁護的技術陣營,短時間內難有某一項技術能壓到其他技術終歸一統。
話雖如此,但在競爭激烈的馬達市場,雖然玩家衆多,但壓電馬達卻被認爲會是主流。一攝像頭馬達資深人士告訴集微網,壓電馬達遲早會上場,該技術可解決大推力、大行程等特性產品的應用問題,預計在2—3年內可能會成爲主流馬達產品。
開環馬達是國內的天下:已深陷紅海困境
在手機攝像頭馬達市場,中國廠商不是開闢者。
2013年以前,中國VCM馬達市場是日韓企業的天下,當時國內的馬達廠尚處於逐步打開業務窗口的階段。
一位資深的馬達業內人士與集微網溝通時直言,“2018年是個分界點,在AF開環馬達市場,日韓廠商因爲價格原因,最後決定放棄國內終端廠商的訂單,中國馬達廠抓住了機會願意跟進終端的價格,於是出現承接日韓廠份額,並在2019年迅速得到發展。”
2018年,中國手機品牌馳騁全球手機市場。
當時基於市場拓展和成本的考慮,中國手機廠商大力扶持和培養中國的攝像頭馬達廠商,皓澤、中藍、新思考、比路等全面進入華爲、小米、OPPO和vivo等爲代表的中國手機主流品牌廠家供應鏈。
在中低端手機產品線,他們開始快速替代TDK、ALPS、MITSUMI等國際VCM馬達廠家,同時國內還有馬達廠與國際一線手機品牌廠商三星建立業務關係,通過模組廠MCNEX、Cammsys 的認證,正式進入韓系供應商體系。
另外一方面, 2016年華爲和蘋果相繼推出了配備兩顆高像素後置攝像頭的機型,帶動了其他安卓廠商快速採納後置雙攝技術後,2018年華爲又率先推出了配備後置三攝的機型。後置攝像頭的增多,讓國產馬達看到了商機。
爲了持續擴大馬達市場份額,各大廠商也積極進行了擴產。據瞭解,在這一時期、新思考、比路、皓澤、中藍等紛紛擴大產能。
有馬達業內人士與集微網溝通時表示,“這幾家馬達廠擴產都是持續性的,馬達市場已到了規模戰之時,幾年前這幾家馬達廠單月出貨量不到10KK,擴到10KK是因訂單需求,再擴到20KK也還是訂單需求,再往上擴到30KK、甚至是40KK、50KK,就帶有一種規模戰的味道了。 ”
而規模戰的背後,價格出現波動也在所難免。有業內人士向集微網介紹到,近幾年來,馬達單價下滑分兩個層面。
先要看馬達等級結構分界線,OIS光學防抖到Folded潛望這類高階馬達,自2018年到現在並無明顯下滑,因爲能供應的數量不多,維持在日韓廠手上,國內馬達廠的滲透率不到1%。
而在開環馬達這一市場,自2018年以來,國產馬達廠大幅往低階開環馬達滲透後,單價就是斷崖式的下墜,從2.5元單價一路狂跌,2018、2019年初期還沒跌破2元時,國內馬達廠曾嚐到甜頭盈利,到現在2021年跌破1.5元單價,手捧大量開環馬達訂單,甚至出現虧損的現象也有。
“在開環馬達市場,早在去年國內馬達廠已深陷價格紅海,馬達下一輪的競爭態勢,在於技術升級實力的比拼。” 有業內人士直言。
換句話來說,在上一波的馬達市場中,中國馬達廠拿到了不錯的市場佔有率,但是中國的馬達廠能一直都擁有“好運”嗎? 這不,擺在它們面前的攔路虎已然出現。
2022年OIS用量增多 國內馬達廠該如何突圍?
根據 Frost & Sullivan數據,2018年至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用5M-13M像素攝像頭出貨量從19.2億顆增長到23.9億顆,預計2024年增長到28.3億顆,基於經濟性考慮,5M-13M像素攝像頭馬達主要爲單向開環馬達,未來單向開環馬達市場需求仍然較大。
不過集微網瞭解到,未來自動對焦技術的發展主要以提高對焦速度、縮小對焦模組空間、降低功耗以及增加用戶穩定性體驗爲主,音圈馬達則從傳統彈片式馬達、閉環馬達逐漸向OIS光學防抖馬達發展。
有攝像頭內資深人士與集微網溝通時表示,2022年OIS攝像頭用量會增多,而實現OIS這一性能背後有四種技術,分別是彈片、滾珠、記憶金屬和壓電,四種馬達技術有能力同時發展,且能吃到所有終端訂單,或是押對保選一種發展只吃一部份陣營的終端,對國內廠而言決策上都不再像當年AF彈片式那樣,相反決策上有點複雜度,一步對,日後幸福日子可期,一步錯,日後拖隊掉鏈痛苦日子也可能有。
據瞭解,目前領頭的幾家日韓廠都有自己專屬的強項技術,加上大型終端如蘋果、三星、華爲等各有各擁護的技術陣營,短時間內難有某一項技術能壓到其他技術終歸一統。
不過,反觀目前國內馬達廠,在OIS馬達上相當不成熟。一位資深的攝像頭馬達業人士表示,OIS馬達的技術主要掌握在日韓廠商手上,國內馬達廠發展緩慢,國內馬達生產企業集中在中低端產品相互競爭,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投入較少,增加了內耗,又進一步拉大了與國際廠商高端產品的競爭差距。
其透露,OIS馬達和AF不同,生產OIS馬達的技術難度是AF馬達的2—3倍以上,對於馬達廠而言,10KK的量才真正算大批量量產,而2—3KK的量只能是做穩。
但是能真正做穩的國內馬達廠商,屈指可數。
有業內人士透露,“截至目前,國內的馬達廠技術積累難與國際大廠比拼,不過,新思考的技術完整度接近日韓馬達廠。”
總體而言,國內馬達廠發展迅速,但與日本、韓國傳統國際大廠相比,技術基礎仍相對薄弱,部分核心技術仍落後於國際巨頭企業,高端產品缺乏競爭力。不過,如果終端廠商在中低端手機上加載OIS光學防抖技術,那麼對國內廠商而言,或許是一個機會,但是“口子一旦打開,誰能進去”最終的答案,還得終端品牌廠商說了算。(校對/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