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論述纔是兩岸關係新密碼

(合成圖/本報系資料照)

兩岸關係似乎成爲中華民國曆次總統大選逃不掉的主命題。無論何黨、何人,要參選總統,都勢必得填答這份問卷,無可迴避。2020的抗中保臺浪潮,更是兩岸關係在歷年總統選舉裡影響之最,一路讓民進黨的蔡英文從民調落後30%,到創下民主化後史上得票紀錄的817萬票。

然而對比2020、2016年,今年選舉對兩岸的討論其實淡化許多。這當然與參選人出現4組,而非傳統藍綠對決有關。但另一方面,其實也反映出目前臺灣各政黨透過兩岸議題主導選舉的保守性,及背後複雜的國際局勢和臺灣民意變化有關。

這幾年兩岸關係明顯惡化,2021年《經濟學人》更稱臺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許多學者專家也紛紛指出兩岸戰爭的可能性。那臺灣人有意識到嗎?當然有。根據《聯合報》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從1分的完全不可能開戰到10分的非常可能開戰,民衆的態度已從2016年的3.2分來到今年的4.5分,創該調查的歷史新高紀錄。

不過特別的是,雖然從2022年到2023年,開戰可能分數增加0.1分,呈上升趨勢,但在兩岸敵友量表裡,無論是社會、經貿、政治、軍事和外交層面,反而都呈現明顯和緩的趨勢。某方面來說,這顯示臺灣民意出現兩岸關係和緩與否和開戰的可能性脫鉤的現象。也就是即使兩岸關係有所和緩,但卻不認爲兩岸開戰機率因此下降。就目前來看,造成這種脫鉤的具體原因並不明朗。

有意思的是,該調查就指出,有高達6成6的民衆主張臺灣不應傾斜美中任一方。這不僅與民進黨過去一面倒向美國的戰略有所差異,更側面證實侯友宜日前訪美所提「臺灣是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會做好和平促進者和風險降低者」論述的重要性。

因爲當臺海戰爭不再取決於兩岸關係和緩與否,而是美中關係的定位時,戰爭最大的潛在受害者其實就應該跳脫出衝突結構,主動調和美中關係。而這顯然不會是採取一面倒戰略下能做到的事情。

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不會意外在該項民調裡,蔡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不滿意度會高居不下,高達49%,而滿意度則僅38%。

從兩岸大格局來看,無論藍綠兩黨,其兩岸論述都有其定錨性,運用再多的文藻華詞,都不離政黨和背後社會基礎的內核。《臺獨黨綱》如此,「九二共識」也是如此。在歷經多年的爭執不休後,比起兩岸定位、兩岸論述,臺灣民衆其實更期待的是國安論述。不再是理論、意識形態,而是如何從國際外交、民生內政的執行面來確保國家的安全。簡單來說,國安就是內政的延伸。(作者爲中華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