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向“新”向“綠”,爲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原標題:【光明論壇】向“新”向“綠”,爲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光明論壇】

作者:杜仕菊、葉柏榮(分別系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秘書長)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新時代黨治國理政新理念新實踐的重要標誌,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近日,全國經濟半年報出爐,國民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產業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更加明顯。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集成電路、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智能綠色新產品表現亮眼,產量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工業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合計同比增長13.4%,佔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比重提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繼續下降,綠色低碳轉型爲高質量發展積蓄了新動能。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新時代新徵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指出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綠色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我國經濟發展逐“綠”而行、向“新”發力,在高質量發展和綠色低碳建設方面邁出堅實步伐。如今,我國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和最具競爭力的清潔能源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一半以上新能源汽車行駛在中國;與2012年相比,2023年我國單位GDP能耗下降26.8%,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超35%,中國正以經濟的“含綠量”提升發展的“含金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爲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培厚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需要在多個方面綿綿用力。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福建寧德市依託良好的資源稟賦,通過建立類型多樣的複合經營體系,探索綠色發展模式,拓展生態富民新路徑,森林旅遊、森林康養等新興產業成爲林業經濟新增長點,對全市林業總產值提升與農戶就業增收有積極作用。全國很多地區如寧德一樣,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條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實踐已經證明,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能夠挖掘和培育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和後勁。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爲金山銀山的新路徑,利用自然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壯大“美麗經濟”,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新質生產力具有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特徵,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更好集聚資源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符合高效、智能、綠色、可持續等特徵的新業態新模式,以發展新成效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爲把握科技革命新機遇提供重要支撐。當然,綠色產業本身的發展,也將帶動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從而促進整體生產效率的提升。通過着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能夠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降低資源環境代價,爲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健全綠色低碳的發展機制。通過完善相關機制,協同推進國內產業升級,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爲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礎。青海省依託豐沛的清潔能源,藉助國家“東數西算”的發展契機,完善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在能源開發利用、科技創新等政策上發力,把“綠電”變“綠算”、把“電纜”變“光纜”、把“瓦特”變“比特”,爲培育發展新動能、開闢發展新賽道健全制度保障。與青海類似,全國還有一些地區也在適應創新驅動、數字賦能、低碳綠色等時代要求,爲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釋放政策與產業紅利。

《光明日報》(2024年08月12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