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狹窄逾7成 裝支架防心梗
若出現壓迫性、緊縮性疼痛等心絞痛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診斷結果血管阻塞小於70%時,以藥物治療爲主。圖/123RF
70多歲的蔡先生,擔任醫院安全警衛工作,近期常覺得胸悶、易喘,偶爾冒冷汗,原以爲只是過度勞累,多休息就沒事,但症狀不減反增,就醫檢查發現爲冠狀動脈疾病的高風險羣,於是進一步接受心導管檢查。結果顯示,蔡先生的心臟冠狀動脈發生70%以上的狹窄,因此進行冠狀動脈支架置放術,預防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
心臟血管疾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心臟科醫師廖振宇表示,冠狀動脈疾病更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心絞痛是典型症狀,表現爲胸骨後或心前區的壓迫性、緊縮性或窒息性疼痛,甚至疼痛會放射到左肩、左臂、頸部或下頜,也可能出現疲累、氣短、冒冷汗等症狀。
廖振宇指出,年齡、性別、吸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低密度膽固醇過高)、肥胖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尤其心血管疾病高風險因子的人,低密度膽固醇(LDL)必須嚴格控制在70mg/dl、甚至55mg/dl以下,且要控制三高、減重及多運動,才能延緩心血管疾病發生。
廖振宇說,冠狀動脈狹窄又稱爲「冠心症」或「狹心症」,因爲血管粥狀硬化,原本平滑的血管表面長出「斑塊」,一旦發生斑塊破裂,會在血管內堵塞血流,血流變慢造成心肌缺氧,進而引發心肌梗塞。心臟病發作時,心臟只要缺氧每多一分鐘,皆可能造成永久且無法回覆的傷害。當血管嚴重阻塞超過70%時,就必須接受心導管手術治療,降低猝死風險。
廖振宇指出,蔡先生具有三高及抽菸史,檢查發現左主冠狀動脈左前降支有70%以上的狹窄,爲避免日後因血管阻塞導致心臟缺氧,引發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嚴重後果,患者接受心導管手術,但術後仍會有殘餘的心絞痛症狀,因此給予服用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殘餘心絞痛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也提升。
目前國人心絞痛盛行率爲3.5%,約有55萬名心絞痛患者,廖振宇提醒,若出現壓迫性、緊縮性或窒息性疼痛,應該先至心臟內科進行診斷,當檢查診斷結果血管阻塞小於70%時,建議先以藥物治療爲主,常用藥物包括傳統藥物,例如鈣離子阻斷劑、乙型受體阻斷劑、長效型硝酸鹽,以及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
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病人爲高危險羣,建議安排做心導管檢查,若檢查結果血管阻塞大於70%,會評估患者做心導管氣球擴張術或放置心血管支架,有些人則必須靠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才能得到較佳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