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之家迎老記:不唯金牌論可取 男孩不能太"胭脂"

本站體育8月8日報道:

隨着奧運會臨近閉幕,《冠軍之家》也進入了最後一期錄製,在本期節目中,入住的是兩位與傳媒界息息相關的客人。一位是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體育臺著名主持人、“金話筒”獎獲得者樑言,另外一位則是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師柳帆。從1985年就進入體育傳媒界的樑言老師,在做客時聊起了一些他曾在採訪報道中經歷的鮮爲人知的故事。

資深老記做客冠軍之家:不唯金牌論是好事 年輕人該有“藏獒氣”(來源:本站體育)

年輕人的節日感更強

樑老師爲《冠軍之家》拿來了今年的東京奧運會的吉祥物,還親自下廚做了一份老北京炸醬麪。在展示自己的珍藏緩解,樑老師拿出一盒2012年倫敦奧運帶回來的餅乾,“雖然餅乾是不能吃了,但是這盒子是我的人生記憶。”

奧運比賽進入尾聲,作爲此次《冠軍之家》最後入住的兩位客人,樑老師和柳老師也聊到了對於本次奧運會一些特別的觀點和看法。

“教主”首先提及了鞏立姣拿到女子鉛球冠軍的比賽,兩位表示都有關注,柳老師說,“其實前三屆奧運會我也都看到了過程,爲她的圓夢感到開心。命運之神總該光顧她了,不是說非需要這個金牌,但是爲了這個金牌,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該有回報了。”

全網關注的14歲跳水天才少女全紅嬋,也是兩位老師的關注重點,樑言老師認爲:“一個沒有參加過任何國際比賽,連外國人都沒見過的孩子,就這麼完美地站到了冠軍領獎臺上。她纔是一個14歲的孩子,在很多家庭裡,這個年紀的孩子都是媽寶孩娃,而她離開爸媽的呵護已經七八年了,想他們六、七歲的孩子,自己背個包就去練習了。她獨立生活能力很強,古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奪冠能生活變得好一些,她說得了金牌治療媽媽的病,也展現出體育是溫暖的。”

柳老師在談及楊倩奪金的時候說:“感覺好淡定,奧運一下子就年輕了。後面舉重的都比心了,引領了一個時尚。其實奧運會還有個宗旨,“年輕人的節日”,今年體現的節日感特別強,感覺已經進入到一個泛金牌化的時代,這些已經進入到社會形態了。”

射擊隊食堂安靜到瘮得慌

張雨霏拿了兩塊金牌,接力完賽之後,網友開玩笑說,“此時此刻距離張雨霏拿上一塊金牌已經80分鐘了。”樑老師也說到,“其實中國游泳隊受到了很多的壓抑感,張雨霏這個爆點讓整個游泳軍團開了。包括楊倩,開了一個好頭。”從事體育採訪多年的樑言老師也透露了一些鮮爲人知的故事,“我曾經在射擊隊去採訪,進了餐廳瘮得慌,他們吃飯的時候完全沒聲音,只有教練和我們聊幾句。這些人平時就非常靜,他們也要查“興奮劑”,但並非真的“興奮劑”,而是看你打沒有鎮靜劑。”

在這一屆奧運會中,除了奪金的看點,還有一些並沒有奪金卻成爲關注焦點的人,柳老師最記得的就是女子800米運動員王春雨,“她小組第一,雖然沒有最後拿到一塊獎牌,但是對於她的堅守和超越自我的實現非常重要,更是田徑上的突破。”

說起突破,樑老師也很有感慨,“整個中國田徑大項的進步,體現了一個國家整體運動的水平,這個大項目沒有一個集體的跨越,想要整個中國體育向跨步,就是不現實的。蘇炳添的在百米大賽站在最後一槍,這就是進步就是勝利。”

說起因爲疫情影響下本屆奧運會的特殊性,柳老師說,其實之前看到冰壺的世界比賽延期,心裡一直很擔心東京奧運會。“但是最後沒有受到相關影響,最後對於我們而言看到了一場體育盛宴,還是很欣慰。在這麼特殊的時候,能夠舉辦全球聚集在一起的大盛會,非常不容易,很多年之後,回想起來,應該是很值得紀念的比賽和盛宴。

樑老師也表示,“之前我就說過,站在東京起跑線上,就是人類和自然搏鬥的一場勝利!”

金牌數全面開花超專家預測

對於中國最終的金牌總數,柳老師說,“其實並沒有沒有很意外,我們覺得30多枚是情理之中,像跳水、舉重、乒乓球、射擊,有些優勢項目拿到了該有的金牌,雖然有些是一、兩塊金牌的增長,但是累加起來就是很大的增長。”

樑老師還透露,“在之前的奧運出徵動員大會上,談及這次目標的時候就提及,要堅決遏制中國隊在奧運上成績下滑。遏制這個趨勢,從08年48枚到2012倫敦的38枚到里約的26枚,確實是下滑。當時很多專家都說這個標準定得有點高啊,很多專家就說可能會預測30塊的樣子,但不會超過這個數字。原來沒有想到過的項目,東方不亮西方亮,現在是東方亮了西方也亮了。”

在奧運期間,網路上體育運動員頻繁上熱搜,說起自己印象最深的隊員,樑老師說:”倫敦撕張繼科撕開衣服的一瞬間吧,別人說他像藏獒,特別是結合現在的男孩子,都脂粉氣太濃了,如果我們現在的孩子都“藏獒氣”重一些就好了,當然不是讓人去咬人啊。”

對於疫情對本次奧運會的影響,樑老師認爲,“一部分看來,疫情讓訓練時間延長,讓隊員們功底更加紮實,所以我們這個週期也算佔到了便宜,這個週期我們準備更充分。”

技術交流和思想鑑賞都在昇華

柳老師對於“教主”提出的“請進來走出去對於中國體育的影響,也有自己的看法:“從項目來看,中國的體育運動隊更加開放,有很多體能教練,助理教練都是國外的,他們的到來會帶來先進的理論技術。”樑老師也談到,“請進來走出去,並非這個週期纔有的,以前女排魔鬼教練大鬆博文就是典型。他還專門來參加了招待會,周總理還接見他。他把日本東洋魔女的訓練方法帶到了中國。而現在世界各地的跳水教練,主要抓技術基本都是中國人。郎平也當過美國主教練,但是這沒有引起國人的不適,這就是互通有無的觀念。”

除了與世界日益廣泛的交流,在本屆奧運會中,信息時代下的國人對於金牌表現出的苛責度也在降低,兩位老師也說道:“感覺現在對於金牌的耐受度提高了,不再唯金牌論,之前覺得有金牌就爲國爭光,但現在生活多元化了。網友還在說,天上還有三人呢,我們的宇航員這些大事件也是讓人引以爲傲的。國運強大,能夠讓你感到振奮震撼的不只是體育了,之前那些年沒有那麼讓你震撼的面,現在不用媒體引導,反而對於一些並沒有拿到金牌的運動員有了重新的定義和解釋,而且持寬容態度的。”

更讓兩位老師欣慰的是,持這樣態度的多數是年輕人,“他們是這個社會的主體,孩子們可以多元化接受,不再是金牌就要承載榮譽和命脈一樣。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在本期節目錄制結束之後,兩位老師也同樣與“教主”留下合影,放在了冠軍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