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專家:永續發展 關鍵在聯外交通

天空微微亮,韓國遊客踏上游覽車,從桃園下榻飯店直奔太魯閣國家公園,興奮地與峽谷合影;國際郵輪停泊在花蓮港,各國遊客下船後就前往太魯閣,走訪燕子口、九曲洞後,愜意地回到郵輪時意猶未盡。

四○三大地震後,此景忽成追憶,國際旅客瞬間歸零。

困境在震後更爲嚴峻。根據花蓮縣政府統計,每年造訪花蓮的千萬旅客中,都有兩成旅客前往太魯閣觀光,但交通部觀光署即便在災後祭出補貼政策,當國際客不來、臺灣客卻步下,花蓮觀光危機更難解;補助連火都點不起來,更震出臺灣觀光長期問題。

「過去行銷花蓮觀光時,太注重太魯閣。」花蓮縣政顧問的唐玉書直言,旅遊或住宿補貼都是短期作法,過度仰賴太魯閣的危機,此時勢必得變成轉機。

唐玉書認爲,在休園復建之際,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應學習國際觀光景點暫停對外開放時,透過AR、VR等科技手法,讓國際旅客對此景點的懷念「保溫」。她也建議花縣府把疊石傳說或看到F-16,當成行銷七星潭的賣點,也可把在花蓮泡到獨具特色的美人湯和英雄湯等納入觀光宣傳細節。

「要讓花蓮觀光品牌永續發展、在國際發光,關鍵仍是聯外交通。」前觀光局副局長陳淑慧說,旅客想到花蓮玩要買車票,尤其自由行旅客多提前半年規畫行程,臺鐵卻僅能於廿八天前預定車票,影響旅客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