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美國大選臨近,AI博弈之下的虛假信息困境

“你將看到人工智能領域一些最令人驚歎的新技術,這些技術將在未來取代全國範圍內的民意調查。”在一段燈光昏暗、伴着催眠節拍的宣傳視頻中,特朗普的前競選經理布拉德·帕斯卡爾 (Brad Parscale)向觀衆承諾,他們將見證一個“大膽的政治新時代”。

據美聯社報道,曾幫助特朗普贏得2016年總統大選的帕斯卡爾表示,他所創立的Campaign Nucleus將徹底改革競選活動,並有望超越大型科技公司。目前,帕斯卡爾的人工智能團隊正效力於特朗普。

不過,有選舉專家表示,鑑於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愈加複雜和廉價,它們可能會被用來抹黑候選人或引導選民避開民意調查,從而削弱公衆對“所見所聞”的信任。更嚴重的是,人工智能有可能被用於深度造假和製作極易誤導選民的內容,進而“顛覆”世界各地的選舉活動。

特朗普背後的AI力量

隨着2024年美國大選的臨近,網絡上不斷出現特朗普與黑人羣體的合影。其中,“特朗普在派對上摟着一羣黑人女性並微笑”的照片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這張照片看似十分真實,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帶有明顯的人工智能生成的痕跡——人物的皮膚顏色過亮且缺少手指。據悉,這張圖片被廣播節目支持人馬克·凱分享在其粉絲數超100萬的臉書(Facebook)賬戶上。BBC“全景”欄目(BBC Panorama)報道稱,在網絡上流傳的採用人工智能技術生成的“虛假照片”共有數十張,這些圖片大概率由特朗普的支持者自發製作,目的是呈現黑人羣體對特朗普的支持,鼓勵非裔選民投票給共和黨。在發佈這些照片下的社交賬號評論區中,部分網友並沒有質疑照片的真實性。

鼓勵黑人選民投票的政治團體“黑人選民很重要”(Black Voters Matter)的聯合創始人克里夫·奧爾布賴特 (Cliff Albright) 表示,這些經過處理的圖像正在推動一種“戰略敘事”,表明特朗普在黑人社區中的受歡迎程度。他認爲,和2020年大選類似,針對黑人社區的虛假信息策略似乎正在捲土重來,“有記錄表明,有人試圖再次針對黑人社區,特別是年輕的黑人選民發佈虛假信息。”

與此同時,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在人工智能領域正在加大投入。競選財務記錄顯示,自去年以來,特朗普競選團隊、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及其相關政治行動和籌款委員會向特朗普前競選經理帕斯卡爾旗下的公司Campaign Nucleus和其他相關公司支付了超過220萬美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共和黨工作人員表示,儘管該公司只收到了特朗普競選資金的一小部分,但帕斯卡爾仍然與共和黨高層、特朗普競選團隊以及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高級官員關係密切。

根據現有資料,帕斯卡爾稱Campaign Nucleus的業務囊括使用人工智能幫助生成定製電子郵件、解析海量數據衡量選民情緒、找到可說服的選民並放大“反覺醒”影響者的社交媒體帖子。值得一提的是,Campaign Nucleus的重點業務是利用AI技術分析政治人物的支持者,包括分析這類羣體參加政治活動或競選活動的情況,追蹤在現場註冊的人員位置,以便進一步向他們發送“量身定製”的電子郵件,請求捐款或尋求他們對活動的幫助。

針對大選,兩黨在AI賽場展開較量

隨着2024年總統選舉的臨近,由於擔心在AI賽場上被特朗普競選團隊和共和黨“捷足先登”,拜登的競選團隊正試圖表現得更加“有所作爲”。

拜登團隊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理由是共和黨在AI技術的使用上不僅更早,而且更加“大膽”。大多數競選策略師紛紛認爲,與民主黨人相比,特朗普競選團隊和其他共和黨人在社交平臺的利用上顯然“技高一籌”。雖然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早前拒絕就利用AI技術一事發表評論,但在去年拜登宣佈競選連任的幾小時內,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就馬不停蹄地利用AI生成一系列廣告,試圖“說服”選民理解讓拜登連任的弊端。

這不是民主黨人唯一一次在大選中見證到AI的威力。今年1月,在新罕布什爾州的初選中,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機器人電話就已經瞄準了選民羣體。《衛報》報道稱,這通電話聲稱自己是拜登,並告訴選民“呆在家裡”。競選官員們表示,這可能是第一次人工智能干預美國大選的案例。致力於推動聯邦和各州政府對人工智能在政治中的使用進行監管的政治組織“公共公民”(Public Citizen)的執行副總裁麗莎·吉爾伯特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機器人電話是否真的阻止了選民投票。

有鑑於此,拜登的競選團隊以及民主黨進步人士目前正試圖擁抱AI技術。拜登競選團隊表示,他們正在使用人工智能來模擬和建立受衆,起草和分析電子郵件副本,併爲現場的競選志願者分享生成內容。此外,競選團隊還在測試人工智能對大數據的歸類及分析的能力,包括志願者在與選民進行線上和線下交談後所做的筆記內容。

AI助選下的多重隱憂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被廣泛用於競選活動中,對該項技術干預選舉和製造虛假信息的擔憂也開始在美國社會蔓延。

有分析認爲,自 2016 年特朗普當選爲總統以來,美國大選中的虛假信息策略正呈現不斷演變的趨勢。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有記錄表明,(俄羅斯等)部分敵對外國勢力試圖利用虛假賬戶散佈分裂言論。2020年大選結束後,“選舉欺詐”的言論甚囂塵上,這些敘事在社交平臺中廣泛傳播,並得到了特朗普和其他保守共和黨人的支持。因此,有專家警告稱,在2024年大選中,“外國勢力干涉”與虛假信息的結合將成爲危險的趨勢。與此同時,聯邦調查局(FBI)一名高級官員表示,當局擔心“部分外國勢力”可能會藉助人工智能技術干預選舉和傳播虛假信息。該官員認爲,考慮到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深度造假的能力和機器人電話的盛行,這種威脅並非“理論性的”,而是真實存在的。

實際上,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選舉中的趨勢並非是美國獨有的現象。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一篇文章指出,各國的政治人物正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獲取政治利益。波蘭現任總理圖斯克所在政黨在最近的競選活動中,就曾發佈了一段僞造音頻片段以攻擊其競爭對手。印度總理莫迪的“數字人”形象出現在社交平臺,呼籲選民投票。當然,人工智能技術與選舉的結合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惡劣影響,其中涉及對政治人物本人的人身攻擊。2022年,北愛爾蘭政治家卡拉·亨特在參加當年的議會競選前夕曾收到了一條以她爲原型僞造的不雅視頻。在短短几天內,這條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僞造的視頻就在網上瘋傳,導致她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鑑於2024年多個國家及地區將迎來大選,爲了解決人工智能技術在大選週期中的不當使用問題,包括TikTok、Meta、亞馬遜、谷歌、微軟和OpenAI等在內的20多家科技公司在今年2月舉行的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上籤署《打擊在2024年選舉中欺騙性使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協議》,承諾在2024年這個多國舉行重要選舉的年份打擊旨在干擾選舉的人工智能濫用行爲。據新華社報道,這份協議涉及的數字內容包括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欺騙性圖像、視頻和音頻等,這些內容被認爲可能在政治候選人、選舉官員相關信息以及投票過程等方面欺騙選民,但該協議並沒有呼籲徹底禁止此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