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超200億元,百川智能完成50億元A輪融資,北上深國資入局 | 36氪獨家

文|鄧詠儀

編輯|蘇建勳 楊軒

36氪獨家獲悉,大模型初創公司「百川智能」已於近期完成A輪融資,總融資金額達50億元人民幣。

此前,百川智能已經在2023年10月官宣了A1輪融資,披露了包括阿里、騰訊、小米等科技巨頭及多家頂級投資機構在內的名單。

36氪經多方確認瞭解到,在A輪融資中,除了上述機構,百川智能還獲得了包括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深創投等國資背景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

一位知情人士對36氪表示,A輪融資完成後,百川智能估值已達200億元,並將以這一估值開啓B輪融資。

36氪就以上信息向百川智能求證,截至發稿,百川智能尚未迴應。

百川智能是在2023年4月成立的第一批國內AI大模型公司,由前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創立。其核心團隊由來自搜狗、Google、騰訊、百度、華爲、微軟、字節等科技公司的AI人才。

某種程度上,百川新一輪融資的股東名單,也是國內大模型融資競賽升級的縮影。

比如,阿里和騰訊在同一家企業下注,要追溯到移動互聯網時期,對滴滴、小紅書等To C明星項目的投資。而後,在2023年大模型浪潮來臨後,這種現象再度頻繁出現。

甚至,在投資大模型這件事上,大廠裡還出現了像阿里這樣的激進玩家——截至目前,阿里已經確定投資了人稱大模型“六小虎”裡的五家公司。

無論是VC還是大廠,投大模型於他們而言已是一場明牌遊戲,共識迅速形成:先上牌桌,擱置競爭。

百川的A輪融資也是如此。除了一系列大廠和市場化投資機構,這輪融資還包括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國資機構。

2024年初,就有投資人對36氪表示,如今的大模型“已不是VC的遊戲”。對創業公司而言,昂貴的大模型遊戲還需要更多資金,融資競賽也還未停止。現在的出資人,也已經從風投、大廠走向了國資系基金。

而到今年,第一梯隊的大模型玩家們,已經虹吸了國內大部分投向這波生成式AI浪潮的資金。除了百川,包括MiniMax、月之暗面、智譜在內的玩家,已經將第一梯隊的估值門檻,擡升至200億元后。

融資軍備競賽還要打,手握重金的大模型玩家們如今要迫切回答的問題,是大模型的落地和商業化。

年初,金沙江創投管理合夥人朱嘯虎對於讓大模型落地“見好就收”,先落地賺錢的表態,被打上“現實主義派”的標籤,這也是一次大模型公司面臨的集中討論。

王小川的上一家公司搜狗,誕生於搜索賽道的激烈競爭期,從第一天起就需要在現實與願景中尋求商業平衡。也正因如此,王小川從成立百川后就喊出“超級模型+超級應用”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既做AGI(通用人工智能),也做具體場景。

無論在技術還是應用落地上,百川的節奏都稱得上頗爲快速。

在模型層,成立至今,百川智能已先後發佈了12款大模型,包括Baichuan7B/13B、Baichuan2-192K、Baichuan-NPC、Baichuan 4等,覆蓋開源、閉源領域。

今年5月,百川也推出了AI助手“百小應”,搭載了多步搜索、定向搜索等能力,這也是2024年陷入激烈競爭的To C AI產品賽道。

但對於百川來說,AI助手只是一個過渡性的產品。與其他大模型玩家相比,百川尤爲突出的,是對醫療場景的篤信。

“醫療是大模型皇冠上的明珠。”王小川曾在公開場合中多次表示。他認爲,在AI醫療應用端取得突破之後,可以根據真實需求擴大模型規模,提升模型能力,然後再用升級後的模型反哺應用。

醫療也是如今全球大模型落地關注度很高的方向。AI三巨頭之一的傑弗裡·辛頓(Geoffrey Hinton)在今年五月份的訪談中,就提到“醫療將是AI應用的最重要領域之一”,他認爲如果AI在某些任務上超越人類,那麼人們有可能人均擁有三位醫生。

在大模型落地醫療上,百川在今年已經披露了不少進展。今年1月,百川發佈的Baichuan 3,在多項權威醫療評測任務中,已經能超過GPT-4。

而在前不久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百川還發布了內測版本的AI健康顧問,它像從業多年的全科醫生一樣,能持續和用戶對話,收集到足夠多病症信息後再綜合判斷,給出診斷結果和用藥建議。

近期,百川對標無人駕駛,對AI醫療的技術發展路線圖給出了L0-L5的分級。他們認爲爲現有技術能夠做到L3級別——AI在特定條件下自動推薦治療方案,關鍵決策由醫生確認。而因爲醫療場景的需求足夠深,可以一直延續到AGI(通用人工智能)甚至ASI(超級人工智能)階段,最終能夠構建起生命大模型。

在今年4月,36氪曾與王小川有過一次對話,他表示,現在的大模型是在造“人”,而遠不止是一個工具。這也是王小川所認爲的本輪AI浪潮的最大不同。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