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月涵示警AI類股漲勢「很嚇人」 修正昔喊臺股要回檔預測

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圖/首席國際顧問提供

AI概念股飆漲,帶動臺股指數收復「萬七」。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今天表示,AI股「漲勢很嚇人,不建議追高」;但考量全球熱錢比預期多,基本面也不那麼壞,能否挑戰「萬八」不敢說,但臺股會持續往上。

金融顧問機構寬量國際(QIC)今天舉辦第3季國際媒體交流會,有「臺灣先生」之稱的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Peter Kurz)針對臺股展望受訪。

臺股今年以來已經飆漲約3400點,今年下半年能否重返「萬八」大關,谷月涵表示,雖然臺股企業獲利下修壓力告終,但基本面如庫存去化、訂單恢復速度仍是偏慢,建議靜待股市修正後再考慮佈局,但認爲「臺股最壞時間過去了」。

谷月涵過去曾預測,臺股今年不排除修正回檔,甚至來到去年10月12629低點;但他今天表示,已經修正這個看法,主要是考量「全球資金面熱錢比想像中多」。

他說,雖然電子產業訂單變弱,但疫後服務業轉強,「去餐廳訂位都很難」,意味着經濟萎縮問題沒有想像嚴重,基本面和資金面比想像好,不過也不是非常好,整體方向會往上走;然而臺股已接近最高點,雖然方向往上,但最近也有過熱的味道。

針對AI概念股飆漲,他說,AI股漲多的確是有泡沫化的疑慮,因爲AI題材是本益比帶動,非基本面驅使。在選股方面,他認爲,可以找尋數據、軟體爲主的標的,不建議找「硬體的」,爆發力會較少,但臺灣以軟體爲主的標的較少,而目前有幾檔和AI相關的股票「漲勢很嚇人,就不建議再追高」,價位有些過熱的狀況。

針對臺積電調整晶片庫存的問題,他說,有需求的是GPU的AI晶片,但臺積電產線還得升級,沒辦法及時生產,庫存則是非GPU晶片,要消化掉的時間比想像更久,呈現「有需求的沒有量,有量的沒需求」情況。

另外,對於明年臺灣總統大選,他說,這個話題對外資來說其實沒有那麼重要,兩岸關係慢慢穩定下來,大家都有共識,美、中、臺不要做太激烈的動作,認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他也認爲,美國升息政策對臺股的影響已慢慢淡化,每每一升息股票就漲,反而要擔心停止升息,是不是代表經濟不好,造成股市開始下跌;他進一步指出,還是會擔心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倒掛的問題,這個憂心仍然存在。

今年曾提出「臺灣起飛(Taiwan HEADs Up)」投資策略的谷月涵表示,健康科技(Health Tech)、能源科技(Energy Tech)、電動車科技(AutomobileTech)、數位經濟(Data)爲首的四大新興產業,將成爲未來臺灣經濟新成長動能來源,也有機會成爲臺灣新的護國神山羣。

寬量國際訂8月30至31日舉行「臺灣再生能源日」(Taiwan Renewable Energy Day),連結臺灣專注在光、風、儲、重電、充電等5大綠能領域的上市櫃公司、國際機構投資人、外資再生能源開發商,進行深度交流。截至目前爲止,允諾參加的企業包括雲豹能源、泓德能源、寶晶能源、光寶集團、盛達電業、盛齊綠能、中租、旭隼科技、Gogoro、東元、USPACE等10餘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