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雄艱險的國防之路

國防部再次由文人領軍,由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出任部長。記者潘俊宏/攝影

賴清德即將就職,新首長名單公佈,其中顧立雄出掌國防部被視爲亮點,但也引發最多議論。他以常勝律師嶄露頭角,先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再獲延攬擔任黨產會、金管會主委及國安會秘書長。未服兵役,卻將成爲國防部第七位文人部長。

顧立雄亨通官運,最大關鍵在深得蔡賴信任。賴清德甚至強調,以當前局勢,顧立雄是國防部長「不二人選」,對其寄予厚望。

當前局勢兵兇戰危,顧立雄的新職,凸顯賴清德對兩岸情勢有不同解讀。顧立雄在國安會秘書長任內襄助元首統籌國防及推行軍隊改革,國防軍事現況卻仍存在諸多重大挑戰;顧部長主掌兵符,必須匡補國安遺漏,減少試誤過程,縮短學習曲線。四件要事攸關成敗。

首先,做爲深獲倚重的部長,藉由客觀深入瞭解兩岸相對戰力,很有機會在關鍵時刻發揮影響。歷任參謀總長和軍職出身部長,或礙於軍人形象和軍種定見,或基於不符科學實證的推理,不無誇誇而談如何境外決戰、灘岸殲敵、重層嚇阻,乃至拍胸奉陪到底或描繪臺灣勝算者。文人部長沒有包袱,較能產生臺海防務的軍兵種適當配比,還能以軍隊實情對三軍統帥如實相告,精進國安決策。

第二,顧立雄說會戰戰兢兢與專業的國軍團隊合作,打造現代化軍隊。國軍最需要的能力之一,其實就是專業化。軍人信念與教育訓練,未強調專業化。政黨政治下的政府,常見政務官愈來愈像事務官,事務官愈來愈像政務官。顧立雄入主國防,日常公務行政都待摸索,以便融入龐大體系。相對而言,深知升遷仰仗部長的事務官們,也有逢迎政務官立場的傾向,結果就是真才實學者靜默不語。有人認爲顧部長肩負「軍中文革」任務,民衆期望看到的,應屬軍隊文化和軍事專業化的良性轉變。

第三,臺灣防務面臨兩難:跳脫舊思維,找到新方向。預算不等於戰力,國防軍力的盲點恆爲究竟多少纔夠?新舊如何取捨?改弦更張影響深遠。蔡政府前後任期國防預算翻倍,軍購清單琳琅滿目,卻有總額超過一八○億美元的各類武器裝備遲未交付;國防部未訂罰則,束手無策。顧秘書長在國安會參贊戎機,何能容忍如此訂約?有何匡補妙方?

第四,黃埔建軍百年,最近纔有人提醒「三軍作戰缺乏共同圖像」。國安會從未訂頒指導國防建軍的「國家安全戰略」,國軍卻從來不乏運作之道。國軍高喊了幾十年聯合作戰,卻連聯合作戰指揮參謀學院都未創建。國防部不思如何整合各作戰區聯合作戰,卻病急亂投醫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有人提議要有終戰指導,但涉及開戰指導的「交戰規則」,國防部卻於年前才訂出,三軍各部隊長時期遇突發狀況,都需逐級請示部長定奪。至於規範如何遂行戰爭的武裝衝突法,國防部或也置之高閣多年。

兵者國之大事,戰場狀況瞬息萬變,和平戰爭懸於一線。邱部長夜不能寐,顧部長寢食難安,絕非衆所樂見。期待才思敏捷、舌戰羣雄的顧部長,帶來國防軍事轉型,和緩臺海緊張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