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今提建言白皮書 苗豐強提4大議題

工總今日公佈2022年白皮書(圖/吳靜君攝)

工總今日舉行《2022年工總白皮書》發表會,理事長苗豐強提出4大議題,包含推動臺灣成爲亞太運籌中心、重新檢視節能減碳的定義、兩岸對話以及臺商回臺所面臨的五缺等議題。

苗豐強表示,過去數十年,全球化(Globalization)改寫了過往的生產模式與供應鏈的分工體系,並且創造了全球貿易的榮景。但在享受全球化紅利的同時,所帶來的資源分配不均、貧富問題日益加大、環境污染等問題,引發世人反思全球化帶來的利弊得失。在美中貿易戰與新冠疫情後,供應鏈更加分散,朝向區域化與在地方發展。因此,全球化下的在地觀點更爲重要,「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更慢慢成爲新的趨勢。無論國家或是企業,都必須因地制宜,在決策架構與行動方針納入在地思維與觀點,透過「思考全球化、行動在地化」創造全新的供應鏈思維。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今年的白皮書,提出推動臺灣成爲「區域運籌中心」的重要建議,希望以此透過「在地思維」的觀點,作爲新的國家戰略發展起點。同時期望在後疫情時代,臺灣能在現有的製造業基礎上,成爲全球進入亞太供應鏈的關鍵樞紐,進而連結國際、深耕臺灣。工總認爲如果能夠強化製造業、服務業的對接與串連,加強金融業的革新,以及法規鬆綁,不僅可讓臺灣在供應鏈佔有關鍵地位,也能在亞太產業鏈中扮演資源整合的功能,成爲區域中指揮調度、資源分配的中心,讓臺灣產業結構朝向多元化發展,藉由產業的全面轉骨,維持臺灣的經濟成長與發展動能。

近年來,臺灣迎來了史上最大的投資潮,但是我們不該僅只滿足於投資、經濟上的亮眼成績,更應將其視爲改變與調整產業體質的契機,因爲我們的半導體產業表現雖然非常亮眼,但產業過度集中,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在通貨膨脹與供應鏈變化下正面臨極大困難,因此協助解決產業經營問題,政府必須加大力道推動新興產業,促進關鍵零組件與重要材料產業發展,加速技術移轉與產業國產化,這樣纔有機會精進我國技術與人力素質,增強產業體質。

雖然全球化的過程充滿挑戰,但全球最大的貿易協定RCEP於今年首日生效,未來發展需持續關注;另外,包括世紀中達到淨零碳排、糧食與能源危機或是通貨膨脹帶來的成本增加,這些都比以往面臨的問題更加棘手,沒有人能夠在這些議題置身事外;尤其臺灣是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要角,位處地緣政治風險前沿,更須謹慎應對內外在情勢的變化,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讓臺灣在既有的經濟軌道上穩定成長。

在今年的白皮書工總都做了詳細的論述,總共提出74個議題,208項具體政策建議,這些建議都是來自於全國產業界、學者專家的寶貴建議,期望未來政府政策的制定能納入這些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