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衆提案增股利所得抵減 財部打槍

民衆在公衆平臺提案,建議股利所得抵減從現行的8.5%提高到10%、抵減上限從8萬元提高到8.4萬元,遭財政部打槍。(本報系資料照片)

民衆在公衆平臺提案,爲了鼓勵股票長期投資,建議股利所得抵減從現行的8.5%提高到10%、抵減上限從8萬元提高到8.4萬元;以及二代健保的2.11%補充保費費率降低爲1%,皆遭財政部、衛福部打槍,不予參採。

財政部官員解釋,股利抵減是每賺100元股利,雖併入綜合所得課稅,但有8.5元可以抵應納稅額,最高可抵到8萬元,8萬元用好、用滿的話,回推計算的話等於一年要有94萬元股利,以2022年度而言,現金殖利率4.88%,相當於本金1926萬元以下,都可以享受抵減利益,是一筆不小的金額,且抵減有餘的話還可以退稅,一般中低所得理財型投資人已可充分享有抵稅利益。

財政部資料顯示,2018年到2021年,民衆併入綜合所得的股利所得大約在5000多億元左右,大約是5000到5200億元,但抵減應納所得額卻超過300億元,大約在320億元到370億元。據統計,6成的股利所得適用綜所稅率12%以下,股利可抵減稅額逾7成,具減稅利益。

財政部表示,股利可抵減稅額是屬於租稅優惠,額度與物價並無關係;且抵減率也非從營所稅名目稅率「折半」而得,租稅優惠應以合理的政策目的爲限,不得過度,因此不予參採。

衛福部則迴應,無論是一般保險費費率5.17%或補充保險費費率2.11%,各類所得皆一體適用,過去費率調升、降,各類所得皆同步適用,不宜因所得來源不同,而有不同的費率優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