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塑經典,跨越時代的對話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本漢學家渡邊義浩的學術著作《論語新解》引進出版——

共塑經典,跨越時代的對話

子 木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10月24日 第 06 版)

近日,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和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共同主辦的《論語新解:孔子語錄是如何形成的》新書發佈會在北京舉行。

《論語新解》是日本漢學家渡邊義浩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發佈會上,來自中日兩國的儒學研究者、出版專家圍繞“共塑經典,跨越時代的對話”這一主題,對《論語》研究、國際文化傳播和中日人文學術交流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發佈會由《論語新解》翻譯審校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中華日本哲學會原會長郭連友教授主持。

《論語》是一部跨越時空的經典,它不僅在中國文化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在世界文明寶庫中散發着獨特的光芒。在日本,《論語》廣爲傳閱,吸引着一代代優秀學者不斷研究。渡邊義浩正是其中的一位傑出代表。他是早稻田大學常務副校長、文學學術院教授,也是一位優秀的中國史學者、漢學家,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史、中國思想史以及中日思想比較研究。

《論語》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載體。渡邊義浩研究了中國古代關於《論語》的註釋以及註釋者的立場觀點,結合註釋者所處的歷史背景,在史料中抽絲剝繭,釐清了《論語》形成的歷史脈絡和經緯,爲讀者展現了《論語》在形成過程中所經歷的紛繁複雜的歷史圖景,最後得出了“《論語》是由多位作者經過漫長歲月,在不同的思想環境下撰寫而成”的結論。這一觀點有別於“《論語》是由孔子及其弟子口述成書”的傳統看法,爲人們提供了一個更爲開放和多元的視角來理解《論語》的成書過程。這種多元的形成過程,也使《論語》具有了超越時代的普遍性,能夠被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所接納,並以不同的方式解讀。正如渡邊義浩所言:“每一位拿到《論語》的人都會基於自己的思想來解讀它。”

在《論語新解》一書中,渡邊義浩不僅以中國的“注”來檢證和闡明《論語》的編纂成書過程,同時還提綱挈領地介紹了日本儒學研究者有關《論語》的著述和學術觀點,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同時窺見日本漢學家研究《論語》的範式、方法和成就,爲了解中國文化在異域的演變、發展和影響提供了諸多啓發,也爲思考今後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案例。

世界知識出版社總編輯汪琴從三個方面評析《論語新解》:體現了作者深厚的學術造詣和文字功底,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的國際傳播歷程,提供了中日人文交流和友好往來的有力佐證。

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鬍敏教授講述了策劃引進《論語新解》的初衷。他表示:“以《論語》爲代表的中國文化瑰寶,其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國界,成爲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我們今天不但要提倡中華文化‘走出去’,還要把優秀的中華文化‘引進來’,將全球漢學家的研究成果引進到中國,形成文化的‘雙向奔赴’。這種‘雙向奔赴’的過程,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自己,而且更加豐富我們的文化視野,爲我們的文化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