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IMF對臺灣的樂觀預測,能實現嗎?
工商社論》
國際貨幣基金(IMF)日前公佈預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22年臺灣每人GDP將升至35,513美元,首度超越日本34,358美元、韓國33,592美元,國發會還特別在臉書上寫着「IMF預測臺灣人均GDP將贏過日韓,成爲東亞第一」。
這確實是個好消息,我們每人GDP一直落後日本甚遠,原來領先南韓的局面也在2003年被超越,直到去年,臺灣仍是落後於韓、日,今年能一舉贏過這兩國,自然令人振奮。
想當年,那個日本第一的年代,日本的所得是遙不可及的,舉個例子,1995年日本每人GDP高達4.4萬美元,同年臺灣才1.3萬美元,兩者有天壤之別,彼時若有人說要追上日本,那會被認爲在說夢話。隨着日圓貶值,加以經濟連年疲弱,日本每人GDP二十多年來停滯不前,即使有些年度直逼5萬美元,那也是拜日圓匯率升值之賜,迨匯率貶值,又打回原形。今年正是如此,因此在IMF本次預測裡,臺灣纔會首度超過日本。
但我們必須明白,這是預測數,並非最終統計,最後是否如國發會所言:「臺灣將贏過日、韓,成爲東亞第一」,仍有待觀察。我們對本次IMF的預測有以下四點觀察:
第一、IMF估臺灣今年GDP比主計總處估的明年GDP還高:每人GDP是以GDP除以一國年中人口數,因此GDP的高低爲關鍵所在,本次IMF估臺灣今年GDP可達24.2兆元臺幣,比4月調高了9千多億,而依主計總處今年8月的預測,臺灣今年GDP可達23.0兆,明年24.1兆,IMF對臺灣今年的估值,非但優於主計總處今年的預測,也高於明年的估值,我們雖然要謝謝IMF如此看好臺灣,但是要達到IMF這個預測,顯然有很大的難度。
第二、近期匯率貶值將使臺灣難以達3.5萬美元的每人GDP:影響每人GDP的另一項關鍵是匯率,因爲國際通用以美元來比較,日本二十多年前每人GDP已達4.4萬美元,如今竟落至4萬美元以下,匯率貶值是重要原因。從IMF的資料可以發現,IMF設算臺幣匯率是29.2,然而臺幣9月平均匯率已貶至31.2,近日更逼近32.0,經此折算則臺灣今年每人GDP將落至3.2萬美元。至於日、韓的匯率自然也會隨着匯率走貶有所變化,在瞬息萬變的外匯市場,臺灣每人GDP最後能否如IMF的預測,贏過日、韓,恐怕也很難說。
第三、注意IMF調升臺灣今年GDP平減指數:GDP平減指數(deflator)是用來衡量附加價值的價格,若一國生產活動的附加價值率提高,其GDP平減指數必定也會上揚,今年4月IMF預測臺灣今年GDP平減指數小升1.8%,介於日、韓之間,本次預測將臺灣平減指數漲幅上修至7.8%,遙遙領先日、韓,意味着IMF看好臺灣創造附加價值的能力。這些年隨着產業結構調整,臺灣的附加價值率逐年提升,果如IMF的預測,今年將會更上層樓,那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好消息,然而依主計總處8月的預估,今年我國GDP平減指數僅小升2.2%,兩者估計差距不小,值得觀察。
第四、IMF估臺灣今年商品及服務出口將走緩:今年前七個月臺灣商品出口(海關出口)表現不錯,惟9月已轉爲負成長,加以受疫情影響,外國人無法來臺旅遊,窒息了服務輸出的動能,依主計總處8月預測,臺灣今年商品與服務實質輸出雖弱,尚有5.8%的成長,而依IMF本次預測,臺灣今年商品及服務出口量(實質輸出)年增率只有0.8%。顯示隨着全球景氣趨緩,國際貨幣基金(IMF)對於臺灣今年的出口看法比我國官方更保守,IMF此一看法值得我們重視。
長期以來,臺灣每人GDP一直低於日、韓,今年有機會迎頭趕上,自然值得高興,不過,執政當局不宜把IMF這項預測拿來誇耀,而是應該從預測報告中看出問題,並設法改善,纔是正辦。我們僅自其中提出上述四點供當局參考,相關部會自應再深入探討。
我們最後要指出的是,匯率是無常的,日圓2012年平均匯率升至79.8,把日本每人GDP推升至4.9萬美元,去年貶至109.7,遂降至3.9萬美元。韓國1995年每人GDP已達1.3萬美元,隨着亞洲金融風暴,韓元重創,匯率狂貶,1998年降至8,200美元。臺灣也一樣,自1992年每人GDP升逾1萬美元,歷20年才達到2萬美元,惟此後只花了10年就達到3萬美元,匯率在其中起了關鍵的作用。這些歷史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匯率對每人GDP的影響,超乎想像。
執政者若明白這個道理,此刻非但不該再誇耀臺灣贏過日、韓居東亞第一,反而要戰兢恐懼,因爲匯率的無常,昔日如此,於今尤甚,過去發生在日、韓每人GDP倒退的事,未來也有可能會發生在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