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四季報密集披露:固收產品受捧 權益類浮虧遭棄

(原標題:公募四季報密集披露:固收產品受捧,權益類浮虧遭棄)

隨着四季報披露拉開帷幕,多隻公募基金2023年的經營情況,也陸續浮出水面。

率先曝光季報的55只基金四季報數據顯示,相較而言,固定收益類基金更受市場青睞,部分產品規模單季度實現數倍增長;而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則大多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水”。

展望後市,多位基金經理展示出樂觀態度。如中庚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丘棟榮稱,權益資產處於系統性、戰略性的配置位置。他認爲,權益資產估值至歷史最低位,跨期投資風險低而隱含回報是極高的,“權益資產此時具有很強的右偏分佈特徵,是最值得承擔風險的大類資產”。

固收“吸金”

據第一財經粗略統計,截至1月17日,至少有55只基金產品(僅列舉初始基金)已經披露了2023年四季報。其中包含股票型、混合型產品在內的權益類基金31只,固定收益類的債券型和貨幣型基金則合計有21只。

季報數據顯示,部分基金產品在2023年四季度獲得了資金的大幅加倉,規模不斷升高。根據Wind數據,13只基金產品單季度規模增長超過1億元(不同份額合併計算),其中絕大多數爲固定收益類產品。

例如,德邦銳裕利率債A的基金合計規模,從2023年三季度末的0.57億元,增至四季度末的8.34億元,環比增長超過13倍;德邦景頤A則從0.36億元增至2.52億元,增長超過6倍。

德邦銳裕利率債A由基金經理丁孫楠和歐陽帆共同管理,他們在季報中認爲,利率債四季度表現集中在最後一個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存款降息陸續點燃市場做多行情,貨幣寬鬆打開國債下行空間,曲線走出牛陡行情。

基於此,他們在2023年四季度迅速加倉,拉長組合久期,較大程度參與行情演繹,在演繹相對充分時選擇部分止盈,給組合帶來了一定收益表現。季報數據顯示,有四家機構投資者在11月21日至12月底之間陸續申購了1.3億份至1.86億份不等的份額。

同樣受到投資者青睞的還有中短債類基金。例如,德邦短債A、中歐中短債A在2023年四季度的基金規模,分別增加36.18億元、13.86億元,前者規模單季度增加超過4倍,後者也有近2倍的增幅。

固收類產品受歡迎背後,一方面與相對穩健的業績回報有關,在A股市場持續震盪下,風險收益水平較低的產品對於投資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短期純債型基金指數(885062)四季度上漲0.79%,上證指數同期下跌4.36%。

另一方面則是基金公司持續發力的原因,部分中小型公募機構甚至憑藉短債基金大幅吸金。“債券型產品的波動相對較小,預期收益會相對穩健,這類產品容易找到優質、長期的機構客戶。”華南一位中小基金公司總經理與記者交流時表示,彼時也有加大短債基金的持營宣傳力度,吸引了不少個人投資者涌入。

權益浮虧多有“縮水”

相較而言,權益類產品略顯“門庭冷落”,基金規模多有“縮水”。在已經披露最新季報的31只權益類產品中,就有28只基金產品在2023年四季度出現規模下滑的情況,合計減少超過40億元。

例如丘棟榮管理的5只基金,產品規模在2023年四季度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合計減少24.47億元。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丘棟榮的在管基金規模合計爲237.82億元,較2022年底的294.57億元減少了近57億元。

從產品角度來看,丘棟榮整體保持高倉位運作,5只產品的股票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的比例均超過94%,其中2023年1月成立的中庚港股通價值18個月封閉的股票倉位達99.61%,已經接近滿倉。

以其管理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中庚價值領航爲例,該基金在2023年四季度的股票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的比例,環比減少0.28%至94.06%;同時其減少了對港股的配置,港股倉位佔權益倉位的比重由三季末的45.8%降至44.16%。

記者根據季報梳理調倉情況後發現,中庚價值領航已經連續三個季度減倉美團-W、快手-W。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上述兩隻個股較前一個季度減倉26.87%、51.42%,退出了十大重倉股之列。取而代之的則是賽騰股份和歌爾股份。

另一位百億級基金經理施成也有類似情況。他目前掌管着7只基金,有6只已披露最新季報。數據顯示,施成的在管總規模爲134.39億元,較2023年三季度末減少了12.88億元,而基金份額減少了3.78億份,淨值下跌影響較大。

作爲重倉新能源板塊的基金經理,在賽道的持續調整之下,施成管理的產品業績表現自然也難言樂觀。剔除還未發佈季報的產品,其餘6只產品(僅計算A類)在2023年四季度的平均跌幅爲5.53%,全年平均跌幅超過30%。

從目前已披露2023年四季報的產品經營情況來看,權益類產品“虧多盈少”,31只產品中僅有5只產品賺錢,單季度基金利潤合計虧損17.28億元。其中,中庚小盤價值、中庚價值靈動靈活配置等兩隻產品的基金利潤超過1億元;而中庚價值領航、中庚價值品質一年持有則分別虧損6.04億元、2.95億元。

基金經理態度樂觀

除了調倉路徑和經營情況外,基金經理們也在季報中詳細闡述了自己對市場環境、所追蹤賽道以及後市機會的理解和看法。在市場震盪回調趨勢未改的情況下,這些內容也成爲定期報告中的重要看點之一。

2023年四季度,經濟復甦仍然偏溫和,資本市場的選擇以避險資產爲主。施成認爲,在經濟週期的衰退末期,市場投資者通常情緒較爲保守。市場對於公司質地、競爭格局、盈利能力、財報質量等都有所忽視,對於中國經濟裡有強競爭力的公司定價也偏保守。

“但是復甦不會消失,未來優質的公司有望在經濟上行期獲得更好的定價。”他說。

“市場繼續回落至低位,基本面或政策調整沒有起勢,市場磨底漫長。”丘棟榮則認爲,目前估值幾乎就在歷史最低水平了,市場階段性以長邏輯進行悲觀定價,部分時點觸及歷史趨勢線。

在丘棟榮看來,市場處於熊市底部,也並非全面陷落,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那些率先走出低谷的行業。基於此,他表示會積極配置權益資產,尤其是優質成長股,更關注企業的基本面持續改善、盈利能力的高增長性和高彈性,甚至買入一些“故事”和“夢想”。

他進一步分析稱,相比以往,當前在投資上更偏好滿足“供要緊、需向新、估值低、盈利高增長或高彈性”特徵的公司,尤其是那些過去看似是夢想和故事,而今初露崢嶸且具有遠大前景的成長股。

對於港股市場,丘棟榮認爲,港股整體估值水平基本處於歷史3%分位以內,港股性價比很高,且部分公司有稀缺性。如港股醫藥科技股較大的創新可能性,空間巨大;港股智能電動車的成長性迎來重要拐點。

談及自己投資的領域,施成表示,在逐漸尋找其盈利的底部。“不少製造業供需的差額情況已經到了最大值,部分環節單位盈利能力已經見底,還有一些環節未來也將進入這一階段。其中的龍頭公司,在行業產能大幅過剩的背景下仍有很強的盈利能力,預計未來將擴大市場份額,之後再提升盈利能力”。

新能源汽車方面,施成分析稱,經過一年的大量去庫存,行業的庫存到了一個較爲極限的狀態,同時新能源汽車大幅下跌的價格,預計會在未來1~2年內,強烈的刺激需求,供需的錯配,未來可能會再次出現。

他稱,對於上升幅度是比較樂觀的,價格的下跌和技術進步,使產品的性價比大幅提升。隨着需求的恢復,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龍頭預計會持續向好。“以新能源爲代表的業績成長行業,在經歷了2022年的再評估估值以後,2023年出現了再評估盈利。”在他看來,整體市場情緒和預期處於低點,看好2024年至2025年能夠兌現成長的公司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