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前4個月首尾業績差超六成

今年前4個月,A股三大股指均實現上漲,公募業績也由此進一步拉開差距。截至4月末,公募業績首尾差也由3月末的55.67%擴大至61.56%。在市場走勢上揚的背景下,公募新發、分紅規模也均同比上漲,分別超3800億元、540億元。有觀點認爲,年內公募發行、分紅同比增長趨勢有望延續,主要由於市場環境回暖、基金賺錢能力提升。展望後市,有業內人士指出,2024年全年行情屬於前低後高、先抑後揚,利好市場的因素正逐步增多,利空市場的因素則在逐步減少。

近五成主動權益基金收正

4月最後一個交易日,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報收3104.82點、9587.12點、1858.39點,分別跌0.26%、0.9%、1.55%。但回顧4月全月,A股三大股指均實現上漲,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漲2.09%、1.98%、2.21%。

在市場走勢上揚的同時,公募基金的收益差距也進一步拉大。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在數據可取得7609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中,有3702只基金的年內收益率取得正收益,佔比達48.65%,而3月末僅有35.79%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取得正收益。具體而言,4月共有48只產品的年內收益率超20%,西藏東財數字經濟混合發起式A以28.86%的年內收益率暫時領先。

與此同時,也有富榮價值精選混合A/ C、金元順安產業臻選混合A/C的年內收益率跌超30%,其中,金元順安產業臻選混合C的年內收益率爲-32.7%,暫列末位。值得一提的是,西藏東財數字經濟混合發起式A、金元順安產業臻選混合C也分別位列當前公募市場業績榜的首位和末位,換言之,截至4月末,公募首尾業績差已達61.56%。而在3月末,公募首尾業績差爲55.67%。

而在今年2、3月末,金元順安產業臻選混合C的業績也在全市場墊底。一季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爲聚傑微纖、三夫戶外、金春股份、諾邦股份、美力科技、燕塘乳業、智洋創新、華光新材、湖南投資、賽特新材。其中,聚傑微纖、金春股份、美力科技、華光新材在年內已跌超20%。

在財經評論員郭施亮看來,公募首尾業績差擴大,反映了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投資難度加大,機構投資分化也明顯加劇的情況。同時,業績表現分化或也與市場環境波動大、資產配置難度大、風險管理策略不同等因素有關。

發行分紅增長趨勢有望延續

在市場回暖的同時,公募新基金髮行規模與年內分紅金額也均實現同比上漲。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從基金成立日來看,截至4月末,年內共成立412只新基金,新發規模已達3844.86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的新發規模爲2996.9億元,佔比達77.95%。而2023年同期,僅成立396只新基金,新發規模爲3509.59億元,債基新發規模佔比爲61.95%。

具體到2024年單個月份,1—4月分別有95只、60只、137只、120只新基金成立,新發規模依次爲565.38億元、360.97億元、1507.63億元、1410.89億元。當前,年內新發規模最大的基金爲安信長鑫增強債券,發行總規模爲80億元。此外,4月還有6只基金的發行總規模超79億元,分別爲興證全球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指數、泰康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指數、富國瑞夏純債債券、銀華中債0—5年政策性金融債指數、大成景朔利率債、匯添富投資級信用債指數。

分紅方面,截至4月末,公募基金年內分紅總額爲541.73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480.39億元增加61.34億元,增幅爲12.77%。具體而言,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中銀證券安進債券A、金鷹添盈純債債券C的年內分紅金額均超10億元,分別爲24.94億元、12.01億元、11.49億元。

此外,年內分紅金額超5億元的還有中銀豐和定開債、華泰柏瑞上證紅利ETF、金鷹添盈純債債券A、中銀證券匯嘉定開債、富國天利增長債券A、鵬華中債1—3年農發行債券指數C、中銀悅享定開債發起式7只基金,分紅金額分別爲8.01億元、7.96億元、7.07億元、7.01億元、5.38億元、5.11億元、5億元。同時,上述10只產品也包攬了年內分紅榜前十名。

郭施亮表示,分紅規模同比增長,一方面與當前市場積極引導價值投資的因素有關,另一方面與基金通過提升分紅,加大分紅力度留住投資者,增強基金的吸引力有關。郭施亮也提到,年內公募發行、分紅同比增長趨勢有望延續,主要由於市場環境回暖、基金賺錢能力提升。

展望後市,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爲,“五一”假期前市場出現了連續上攻,上證綜指成功收復3100點,第二波上攻行情呼之欲出。2024年全年的行情屬於前低後高、先抑後揚,利好市場的因素在逐步增多,利空市場的因素則在逐步減少。從政策面來看,對資本市場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新“國九條”的發佈使資本市場的定位進一步提升。打造高質量發展的資本市場,有望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從重融資轉向重投資,讓更多投資者可以在資本市場上分享我國經濟增長的成果,通過做好公司的股東或者持有優質基金來獲得財產性收入,從而帶動消費回升。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