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倒逼公募“洗牌”:績差基金經理離任,“奔私”老將回歸

市場持續震盪調整,公募產品的業績面臨挑戰,行業的競爭加劇,部分從業人員面臨“洗牌”。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髮現,部分績差基金經理轉崗,更有甚者直接離職;此外,部分在管規模較小的基金經理也出現離任的情形。

產品業績不佳,基金經理離任的同時,有少數曾經“奔私”的老將卻宣佈迴歸。業內人士認爲,“優勝劣汰”有助於行業向前發展。

績差基金經理離職

近日公開披露信息顯示,多位業績不佳的基金經理在公司內部轉崗。

7月11日,鑫元基金周穎卸任鑫元專精特新混合、鑫元行業輪動混合的基金經理職務。目前,他已無在管基金,公告顯示,他將轉任公司其他崗位。周穎管理鑫元專精特新混合近兩年,任職期間該基金A類份額回報爲-55.53%;管理鑫元行業輪動混合2年又230天,任職期間該基金A類份額回報爲-47.94%。

此前7月3日,新華基金公告於航卸任新華豐利債券基金、新華安享多裕定期開放靈活配置混合的基金經理職務,公告顯示,不再擔任基金經理後,他將轉崗爲基金經理助理。他任職新華安享多裕定開混合基金經理的1年又204天期間,該基金回報爲-41.42%;任職新華豐利債券基金經理的1年又204天期間,該基金A類份額回報爲7.61%。

另外,6月22日,東吳基金經理丁戈卸任東吳新經濟、東吳阿爾法的基金經理職務,轉任公司高級行業研究員。丁戈擔任這兩隻基金的基金經理的時間約兩年半,他任職期間,東吳新經濟回報爲-69.16%,東吳阿爾法回報爲-53.69%。

無獨有偶。東吳安享量化靈活配置、東吳安盈量化靈活配置當日也發佈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增聘譚菁爲新任基金經理,原基金經理王瑞同樣因工作調整原因離任,後續轉任公司行業研究員。

與丁戈一樣,王瑞也是從研究員做起,從業經歷15年,曾任職中泰證券研究員、上海華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經理助理,於2020年8月加入東吳基金,之後擔任了兩年時間的投資經理職務。在2023年1月、4月,王瑞相繼擔任起前述兩隻產品基金經理職務。

東吳基金表示,業績不佳是上述兩人卸任的主要原因。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王瑞管理的兩隻基金管理規模超過4億元,其中東吳安盈量化規模爲3.47億元,東吳安享量化僅0.61億元,其中,前者任職回報爲-14%,位居同類產品前50%,後者任職回報虧損超50%,在同類產品中排名靠後。

也有部分業績不佳的基金經理選擇離職。

7月12日,國金自主創新混合、國金鑫悅經濟新動能發佈基金經理變更公告,陳恬卸任兩隻基金的基金經理職務,離任原因爲個人原因,無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的安排。陳恬擔任國金鑫悅經濟新動能基金經理職務的時間約爲三年,任職期間該基金A類份額回報爲-33.17%;他擔任國金自主創新混合基金經理職務的時間近兩年,任職期間該基金A類份額回報爲-30.35%。

除了績差基金外,還有部分在管規模較小的基金經理近期也提出離職。

7月6日,王曼卸任中金穩健增長混合的基金經理職位。離任原因爲個人原因,離任後她已無在管基金,且無轉任公司其他崗位的安排。今年一季度末她的管理規模僅爲0.39億。但王曼近期業績表現相對靠前,她管理的中金穩健增長混合在今年一季度回報爲3.20%,2023年回報爲-2.71%,均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前20%。

4月初,蘇文傑也卸任所管理產品基金經理職務,截至2023年底,蘇文傑的總管理規模爲7.68億。業績方面,根據同花順數據,截至3月23日(蘇文傑卸任嘉實資源精選時),蘇文傑管理的嘉實資源精選A近三年收益爲17.39%,在全市場984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29。截至4月9日,他管理的嘉實碳中和主題混合今年以來收益爲12.88%,在4143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四位;近一年收益爲5.72%,在3677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47。

“奔私”老將回歸

有人離職,有人迴歸。

西部利得基金近日發佈公告,宣佈董偉煒被增聘爲西部利得新動向的基金經理,並將同時擔任公司絕對收益投資部總經理。這是公募投資人士迴流的最新案例。

董偉煒曾任光大保德信基金基金經理,於2020年11月離任後,加盟匯華理財擔任權益配置總監。他被譽爲“Alpha獵手”,投資中遵循增強GARP策略進行選股,尋求在合理估值下實現公司成長。

此外,一個月前,前鵬華基金研究員趙乃凡在“奔私”數年後選擇迴歸“老東家”,被增聘鵬華致遠成長基金經理。無獨有偶,知名基金經理王垠也在“奔私”半年後重返招商基金。公開信息顯示,王垠2017年3月至2023年5月在招商基金任職,去年5月至11月在北京源峰私募基金工作,之後再度加入招商基金,並於近日重新管理其之前管理的一隻產品。

2010年的股基冠軍孫建波同樣在“奔私”十年後,於去年9月重返公募,新東家敲定格林基金,並於去年底出任公司副總經理。同樣在去年,孫曄偉出任長安基金總經理和李道濱申請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等,均是人才迴流公募的代表性案例。

一位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和前些年不同,當下公募行業更注重“平臺化”發展,從私募迴流的基金經理們,即使曾經有着耀眼的成績,但仍可能需要重新適應公司文化。但總體而言,“優勝劣汰”有助於行業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