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安全底線不容挑戰,騙提套取“無害論”當休矣

楊維立

據北京市公安局3月30日通報,北京警方近日打掉一個以虛假訴訟方式套取住房公積金的犯罪團伙。據瞭解,該團伙利用朋友圈發佈廣告,與有資金需求但不符合公積金提取條件的客戶惡意串通,利用僞造借條、捏造虛假借貸糾紛等事由提起民事訴訟,扣劃、套取客戶住房公積金,並從中牟利。後公安機關開展集中收網,抓獲並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0名。

近些年,有關部門多次通報騙提套取住房公積金典型案例,儘管警鐘一次次響起,但類似事件還是時有發生。大量案例表明,利慾薰心矇蔽了一些“黑中介”的良知,他們打着“代辦公積金提取”的幌子,通過僞造資料等方式,誘導繳存人違規提取住房公積金,並從中獲取非法收入。少數繳存人法律意識淡薄且存在僥倖心理,與“黑中介”沆瀣一氣、絞盡腦汁騙提套取公積金,其行爲違反了《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等規定,必須依法擔責,決不能姑息縱容。

據近日發佈的《北京住房公積金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2023年,544.92萬名繳存人提取住房公積金2554.76億元,佔當年繳存額的81.0%。作爲一項重要住房保障制度,公積金制度有力支持了百姓的基本居住需求。截至去年8月,北京已累計發放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9200多億元,共支持約150萬家庭購買住房。事實表明,實施住房公積金制度,對於構建新時代住房保障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因此,公積金資金安全工作容不得半點閃失,不能有絲毫鬆懈。

此次北京警方一舉打掉這個以虛假訴訟方式套取公積金的犯罪團伙,一下子抓獲並刑拘犯罪嫌疑人20名,涉案繳存人皆難逃法律責任,釋放了“違法必究”的強烈信號,也亮明瞭公安機關全力維護公積金資金安全的鮮明態度。與此同時,由此案及類似案件中反映出來的一些繳存人的認識偏頗,很值得探究與反思。這些人明知騙提套取公積金違規,但“恥感”明顯不足,自認爲公積金賬戶裡的錢屬於自己,騙提套取既無惡意,也無害於他人。其實,這種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騙提套取公積金,不僅侵害了廣大繳存職工的合法利益,也擾亂了公積金管理秩序,踐踏了公積金資金安全底線。而通過採取打假官司的方式套騙公積金,更是錯上加錯,既是一種不誠信行爲,擾亂正常訴訟秩序,浪費司法資源,更是對法律、司法權威和公信力的藐視和挑戰。對此,必須嚴厲懲治,以懲促治,以懲促防。

首先,各地司法機關、公安、公積金管理等部門及相關機構要堅持“打源頭、端窩點、摧網絡、斷鏈條、追流向”,加強協作配合,深化行刑銜接,善於運用大數據分析等信息技術手段,對違法犯罪線索深挖細查、一查到底,加大違法成本,強化震懾效應。其次,深入推進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採取更多羣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公積金政策法規的宣傳解讀工作。此外,還需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創新完善舉報激勵制度,進一步調動公衆參與的積極性,讓騙提套取公積金成爲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讓“無害論”無立足之地。

北京警方特別提示,申請個人住房公積金提取應符合相關政策要求,非法套取行爲涉嫌違法犯罪,並以鮮活的案例相“配合”,重申了“任何人不得從其不法行爲中獲得利益”的道理。廣大繳存人要堅持以案爲鑑、聞警自省,樹牢法治意識、誠信意識,從自覺守護公積金資金安全入手,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做到知敬畏、明底線、守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