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後疫商機 楊育民籲佈局新生物技術平臺

楊育民建議兩個項目,一是物理學大師亞瑟·阿實金博士(Arthur Ashkin)發明的「光學鑷子」,該鑷子利用來自高度聚焦激光束產生的壓力來操縱微觀物體,包括動物細胞,病毒和細菌等活生物體。這種微光流體工具具有破壞性(disruptive)生物技術產業的潛力。生醫業者應關注在生物科技以及生物能源中如何使用這項「魔術子彈」(magic bullet)技術。

另外,應對Berkeley Lights,Inc. BLI進行個案研究。 Berkeley Lights是舊金山灣區的一家新創公司。它在今年7月份上市,籌集了1億8千美元,公司估值約爲40億美元。 BLI芯片實驗室技術可能是生物技術的下一波浪潮。

楊育民認爲,以臺灣在電子領域擁有優勢,可能在使用激光和微電子芯片技術的下一代生物技術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吳明強教授(Ming C. Wu)是此領域知名的專家,應有機會與國內業者命作趕上下一波巨大的生物製造產業浪潮。

楊育民表示,新冠病毒的危機揭示了公共衛生是國家安全問題、高度複雜藥物(complex modalities)是醫療健康的未來的兩個真理!畢竟沒有公共衛生就沒有健康,沒有健康就沒有經濟,沒有經濟就沒有工作,也沒有安全。爲了保持健康和國家安全,就需要建立在地國內的重要生物藥物和疫苗製造的能力和能量。

由於疫情未能出席BTC會議,楊育民關心臺灣也提出建言。他說,在covid-19大流行後,全世界對病毒載體 (virus vector)和mRNA技術能力的需求可能會持續增長。這是生物技術產業的新時代。也是RNA,DNA和病毒載體和的新時代。也就是下一代的生物技術突破的關鍵時代。臺灣應該在此時機制造突破技術(breakthrough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領域進國家級大膽大量的投資:包括人才和技術–特別是新的生物製造技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