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敗了 美中小銀行倒閉潮起?

■ 本報記者 路 虹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日前宣佈,關閉共和銀行,這是美國今年倒閉的第一家FDIC承保銀行。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馬天嬌認爲,隨着共和銀行倒閉,美國中小銀行經營風險可能進一步惡化。

共和銀行倒閉對美國銀行體系造成的衝擊有限。共和銀行是美國銀行體系中的小型銀行,主要在賓夕法尼亞州、新澤西州和紐約州運營,資產規模和存款規模分別約60億美元和40億美元(截至2024年1月)。2023年年初,共和銀行稱由於成本上升及盈利下滑,決定裁員並退出抵押貸款業務;7月,該行表示面臨存款流失壓力;8月,該行未能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年度報告,被納斯達克摘牌,1.25億美元的資本補充計劃也隨之破滅。共和銀行倒閉後,FDIC迅速與賓夕法尼亞州富爾頓銀行達成協議,後者接手共和銀行幾乎所有存款和資產,整體來說儲戶所受影響有限。

近幾年,美國中小銀行風險事件頻發,未來仍可能進一步惡化。2023年,美國共有五家銀行宣佈破產倒閉,分別是硅谷銀行、簽名銀行、第一共和銀行、心臟地帶三州銀行、薩克城公民銀行,共持有資產規模5487億美元,遠高於2008年次貸危機時期倒閉銀行的資產規模。2024年以來,紐約社區銀行股價暴跌,引起中小銀行股價劇烈波動,疊加共和銀行倒閉,美國中小銀行風險值得警惕。

一是商業地產困境帶來信用風險挑戰。自美聯儲開啓此輪加息,美國商業地產行業的基本面日益惡化,據商業地產信息公司Trepp的數據,寫字樓貸款拖欠率已從2021年的2.5%上升至2024年年初的6.3%。中小銀行是美國商業地產商的主要融資方,商業地產貸款佔中小銀行資產比重高達44%,商業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勢必嚴重衝擊中小銀行體系。

二是存量證券資產的估值損失帶來利率風險。截至2023年年末,美國銀行業持有的可供出售證券(AFS)浮虧達3096億美元、持有到期資產(HTM)浮虧達2935億美元。在高利率環境下,這些“未實現損失”可能因局部事件爆發而被迫遭遇兌現,浮虧變成實虧,引發流動性危機和市場恐慌。

三是流動性風險成爲隱憂。2023年,美國中小銀行存款搬家壓力增大,存款規模同比收縮6.3%,銀行業流動性危機向信心危機轉化,若中小銀行自身經營情況持續下滑,風險因素得不到緩釋,稍有風吹草動就有可能引發點狀風險事件,甚至引發中小銀行倒閉潮。

金融業專家提示,中國銀行業應及時研究並吸取美國中小銀行風險暴露的教訓,完善風險防控管理體系。一是持續關注美國中小銀行的風險演化及影響。美國中小銀行的點狀風險事件可能連網成片,甚至引起全球範圍內的銀行業恐慌,中國銀行業應持續關注美國中小銀行的風險演化,前瞻性分析其發展路徑及影響,進一步防範金融風險外溢。二是提升中小銀行的風險防範能力。梳理信貸投放的重點領域,及時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充分運用壓力測試等手段檢視信用風險和利率風險,前瞻性採取應對措施。三是加強對中小銀行的監管和政策支持,完善金融穩定保障基金機制,增強中小銀行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