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董總多酬庸 學者籲迴歸專業

學者批評,公股金融機構人事2大問題,包含政治酬庸仍凌駕於專業、董事長年齡過大。圖爲2023年10月國營事業董事長、總經理到立院報告。(本報資料照片)

公股三大金融機構兆豐金、第一金與臺企銀今年6月改選,學者批評公股金融機構人事2大問題,包含政治酬庸仍凌駕於專業、公股金融董事長年齡過大、缺乏朝氣與動力。

政治大學金融學系教授殷乃平批評,目前公股金融機構董事長仍是政治酬庸凌駕於專業,許多公股董總升遷仍是要靠「背景」、「人脈」,因此希望未來在推派董事長要以「專業」把控。

總統、副總統選舉之前,公股金融機構董事長也引起不少爭議,合庫資產管理公司前董事長、高雄市前議長蔡見興,重用自己的兒子與侄兒,讓合庫陷入爭議之中;合庫投信前董事長林柏裕拉羣組配合選舉,也引發爭議。

殷乃平表示,金融業是高度監理行業,公股金融董事長政治酬庸多、缺乏專業,很容易發生問題,希望未來公股在推派人事時,必須要有專業性或有專業審查。同時,殷乃平指出,副總統、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派系背景鮮明,不希望未來公股董事長過多的新潮流派系。

財政部前次長曾銘宗則批評,現在公股銀、金融機構的董事長年紀「過大」,公股金融暮氣沉沉、缺乏動力。財政部2018年修正《財政部派任公民營事業機構負責人經理人董監事管理要點》調整「65歲」天花板。依據現在規範,公股事業機構董事長、總經理的董監事派任,年滿68歲即應立即更換。如果年滿65歲,每年也應該報行政院或報財政部覈准;超過68歲,除非有特殊原因報經行政院覈准,否則就應該立即更換。

曾銘宗表示,現在的公股金融董事長不僅超過65歲,甚至還超過70歲,「特殊原因」竟成了常態,對於公股經營相當不利,最大壞處是缺乏動力,不利公股金融衝刺業績與創造獲利;其次也「卡住」年輕人、專業經理人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