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爾股份微電子業務上市鎩羽,分拆上市終止潮涌嚴寒漸近

備受關注的明星項目,終究還是沒能迎來上市圓夢的時刻。

5月23日,歌爾股份(002241.SZ)宣佈終止分拆歌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歌爾微”)創業板上市。

對於終止分拆的原因,歌爾股份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主要是充分考慮政策導向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次終止,是在充分考慮了目前的市場環境、估值水平、政策導向等多方面因素後做出的決定。”歌爾股份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

事實上,歌爾股份不是近期終止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孤例。

據信風(ID:TradeWind01)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歌爾股份、鄭煤機(601717.SH)等共計不少於8家公司終止分拆子公司滬深上市。

今年4月,國務院發佈的“新國九條”也強調要從嚴監管分拆上市。

此後是否會有更多上市公司終止分拆子公司滬深上市,選擇轉戰港交所等其他市場,仍待觀察。

三載籌劃落空

歌爾股份的分拆上市計劃籌劃已久。

早在2020年11月,歌爾股份便發佈籌劃子公司歌爾微分拆上市的提示性公告,次年12月歌爾微創業板上市申請獲得深交所受理。

僅經歷不到1年的問詢,歌爾微順利通過上市委的審議,但至此之後上市進程便出現了停滯,其遲遲未能向證監會遞交註冊材料。

從基本面來看,歌爾微的前景面臨不確定性。

歌爾微的主要產品是MEMS器件及微系統模組。2018年至2021年歌爾微的MEMS 產品銷售額在全球MEMS廠商中排名分別爲第11名、第9名、第6名和第8名,是上榜全球 MEMS廠商十強中唯一一家中國企業。

蘋果及其產業鏈的公司正是歌爾微的重要客戶。2019年至2021年,蘋果產業鏈公司所貢獻的收入佔歌爾微的收入比例分別爲47.76%、58.53%、56.37%。

但穩定的收入來源被一紙文件打破。

2022年11月,歌爾股份發佈公告稱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

據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等外界分析,該產品指向了蘋果的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 Pro2。

這對歌爾股份的業績造成了極大的衝擊,直至今日其仍未恢復元氣。

2022年、2023年,歌爾股份的淨利潤分別爲17.91億元、10.19億元,分別較遭蘋果“砍單”前的2021年下滑了58.42%、76.34%。

“退訂風波”對歌爾微的潛在衝擊,也成爲潛在隱憂。

從業績情況來看,歌爾微的利潤出現了大幅的下滑。IPO申報材料顯示,2023年9月時歌爾微預計全年收入、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1.82億元、1.05億元,其中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了 45.86%。

不過歌爾微將其歸因爲消費需求的走弱。

“2022年以來,受消費電子行業週期下行影響,公司MEMS聲學傳感器市場份額有所下降。”歌爾微表示。

分拆終止潮來臨?

業績前景未明之下,歌爾微還遇到了分拆上市審覈環境的變化,這或許也是其此番主動撤回申報材料的原因之一。

政策層面,今年4月12日國務院發佈的“新國九條”強調要從嚴監管分拆上市。

今年以來,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滬深上市的熱潮逐漸褪去。

據信風(ID:TradeWind01)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歌爾股份、鄭煤機、濰柴動力(000338.SZ)、上汽集團(600104.SH)、沃爾核材(002130.SZ)、拓邦股份(002139.SZ)、大族激光(002008.SZ)、科達製造(600499.SH)等共計不少於8家公司終止分拆子公司滬深上市。

“目前境內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滬深上市的話,基本上比較難了,除非項目本身非常有亮點。”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

在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滬深上市的難度愈來愈高的背景下,歌爾微的資本化之路該何去何從,仍是未知數。

事實上,此番歌爾微上市敗北或使不少潛伏其中的投資機構很是“受傷”。

截至2023年末,青島國資控制的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和青島恆匯泰產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資本、榮成市國資控制的榮成市城建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中金啓辰、中金資本、建銀國際資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等15家投資機構合計持有歌爾微10.40%的股份。

歌爾股份則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將統籌規劃歌爾微的未來資本運作。

“後續公司將統籌規劃歌爾微電子的未來資本運作,並依規履行相關信息披露義務。”歌爾股份指出,“無論分拆與否,公司都將會致力於持續做好包括歌爾微在內的公司各板塊業務的經營,推動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以優秀的經營業績回報投資者。”

目前來看,歌爾股份還想推動歌爾微在境內分拆上市,難度不小。

除了滬深市場,過去被視爲對“分拆上市”包容的北交所,目前也存在不確定性。

信風(ID:TradeWind01)獲悉,今年4月北交所在直聯審覈申請文件中,要求保薦機構等說明發行人是否屬於上市公司子公司,並闡明報告期各期收入、淨利潤、淨資產等數據的佔比情況。

已有部分公司選擇撤退。

5月17日,晨光生物(300138.SZ)宣佈子公司新疆晨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疆晨光”)撤回了北交所上市申請的材料。

其中,新疆晨光主要負責棉籽精深加工業務,收入已經足具規模。2021年至2023年收入分別爲23.44億元、35.22億元和37.11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爲0.54億元、0.84億元和1.08億元。

但這起分拆的潛在爭議則在於,報告期內新疆晨光爲晨光生物貢獻了超5成的收入,分拆或使晨光生物陷入母體“空心化”的窘境。

隨着滬深IPO景氣度的下滑以及分拆上市的從嚴監管,後續是否會有更多上市公司放棄境內分拆上市計劃,轉戰不受分拆規則約束的境外市場,仍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