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養腦麻少年 克服障礙跨287公里求學

睿恩克服287公里的上學距離,學習獨立生活。(家扶基金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鈺媗不畏手術後遺症,堅持捐髓救母。(家扶基金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銘祥跟着家人上山養雞,幫忙減輕母親負擔。(家扶基金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今年就讀國三的睿恩,出生時因爲缺氧等原因導致腦性麻痹,也造成行動不便,從小父母離異、照顧的責任由曾祖母一肩扛起,爲了培養他獨立生活,曾祖母把他從宜蘭送至287公里外的彰化求學,曾祖母近期過世,但睿恩決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向未來,獲頒今年家扶自強兒童表揚。

依據家扶基金會2019年的經濟扶助數據分析,有65.21%是單親家庭、11.2%爲隔代教養、8.75%失親、19.59%爲雙親家庭但其中大多數爲殘疾、重病、入獄、身心障礙、無謀生能力,或長期失業導致家庭無收入;而從兒少本身問題困擾的數據分析亦顯示有13.15%的兒少爲身障者或是疾病纏身。

患有腦麻的睿恩,因自小父母離異,照顧和陪伴的責任就由曾祖母一肩扛起,爲了養成他獨立的個性,曾祖母把他送到彰化住校唸書,「怎麼把我生成這樣?」睿恩曾經這樣埋怨過,但自從到外縣市唸書學習獨立後,讓他轉變看待事物的態度,懂得體恤別人、打理自己的生活。

而今年15歲的鈺媗是家中的長女,4年前,鈺媗的母親因爲罹患血癌,每週都要到醫院追蹤治療和化療,在等待骨髓配待的時間裡,耗費很大的心力與折磨,甚至感到絕望。在醫生建議下,鈺媗嘗試和母親配對,經過各項檢查和前置準備,終於在去年平安夜完成骨髓移植手術,母女倆恢復狀況良好,是全家人最棒的新年禮物,也獲頒家扶自強兒童表揚。

另外,銘祥的父親在多年前因車禍導致半身癱瘓,家中的經濟重擔落在來自柬埔寨的母親身上,一家五口皆仰賴飼養和販賣雞隻的微薄收入生活。爲了減輕母親的負擔,銘祥不僅幫父親復健按摩、洗澡擦背,也會協助照顧弟弟妹妹和整理家務,無論晴天、雨天都會跟着家人上山養雞,未來,希望能學習木工技藝,用自己的一雙巧手打造全家人的夢想藍圖。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每個孩子的成長故事都令人敬佩與感動,雖然身處逆境,但他們勇敢面對、勤奮向學的精神與態度,都展現了自己無限的潛能與發展,如同星空中閃亮的一顆星。家扶呼籲社會大衆,防疫之際,也請給弱勢家庭多一些關懷與支持,協助他們一起走過這段艱難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