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發揮產業“集聚效應” 多元化場景促消費

本報記者 黎竹 劉旺 高陽報道

今年是“消費促進年”, 服務消費是民生福祉改善提升的重要支撐,是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生動力。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恰逢暑期,各地促消費活動不斷展開。8月9日—11日,被評爲“中國紡織之鄉”的高陽縣利用當地特色產業,陸續舉辦集“商、文、旅、體、健、展”於一體的多項活動,融合了多元化消費場景,致力於滿足羣衆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服務消費需求。

高陽縣政府相關負責人提到,希望藉此全面提升高陽紡織產業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促進產業的創新發展和貿易交流合作。此外,還希望通過活動增進各方的交流,進一步提升“高陽優品”的品牌知名度。

多業態融合消費場景

集“研發、設計、展示、銷售、體驗”於一體的巾巾樂道產業育城中心坐落在河北省高陽縣。在這裡,記者看到各式各樣的毛巾、毛毯和家居用品等,甚至有外商從國外趕來參加商貿活動。

8月10日,2024中國·高陽家紡·優品彙暨多業態融合消費場景啓動儀式在紡織商貿城舉行。高陽縣委書記蔣東方在致辭中表示:“我們致力於爲更多業態搭建共享平臺。”

保定市政府副市長安悅民在致辭中稱,希望打造好、利用好融合性消費場景,以消費升級帶動產業升級,帶動城市轉型,將高陽家紡打造成爲世界知名的“金字招牌”。

“當前市場底層邏輯在悄然變遷。家紡產業也在主動擁抱新變化,更加關注消費者價值,在新的消費浪潮下積極探索以消費者爲視角的新服務體系。”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朱曉紅表示。

據瞭解,8月9日至11日,高陽縣陸續舉辦多項主題活動,包括紡織設備展、新能源汽車展、特色消費品展、啤酒節、美食節等。記者看到,結合紡織產業特色,當地通過“高陽優品”企業入駐門店和“紡客奧萊零售店”進一步打開市場渠道;同時舉辦新能源汽車展、紡織設備展、運動毛巾設計展覽等展會配套系列展,利用場景吸引商家和消費者前來參與。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紡織”與“織女”的聯繫,他們利用“七夕”時間節點打造了一系列活動,包括以愛情、浪漫七夕爲主題打造形象IP打卡地,舉辦七夕遊園會和青年聯誼活動。

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形式,當地希望藉此樹立“世界紡客目的地”的IP形象,促進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升級。據悉,該縣紡織產業有400多年曆史,先後被評爲“中國紡織之鄉”“中國毛毯之鄉”“中國紡織基地縣”等,目前擁有紡織企業4200餘家,規模以上企業116家,主要產品爲巾被、紡紗、毛毯等,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發揮產業協同效應

據瞭解,“高陽優品”來源於高陽紡織產業的“集聚效應”,爲當地產品標準提供了示範,以此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全球市場影響力。這一地理性質的標誌承載了當地想要通過合作與聯盟構建現代家紡產業集羣的希望。

傳統抽紗補花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李長利告訴記者,其技術與高陽紡織產業相結合,產品遠銷歐洲。“意大利及其他很多國家的消費者都非常喜歡我們的產品,針對聖誕節之類的特殊場景,我們也會設計相關圖案,每年提前3—4個月就要開始準備發貨。”

當地傳承了四代人的紡織企業相關負責人劉婷向記者透露,目前在做自家的品牌、尋求企業轉型,嘗試通過電商渠道打開銷路,並且已經依靠高銷量的單品進一步打開海外市場。她還提到,其設計團隊中有很多00後成員,能夠更快感受市場趨勢和潮流。

此外,高陽縣人民政府還與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管委會簽訂《家紡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表示將從資源共享、平臺互通、產品創新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動兩地紡織產業快速發展。

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鵬指出,高陽毛巾和南通家紡作爲國內重要的兩大紡織產業集羣,在市場份額、產業鏈條、品牌發展等方面極爲相似,同時雙方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錯位優勢。這些共通點和差異化爲兩大集羣提供了廣闊的合作空間。

劉鵬表示,希望能夠充分發揮各自設計研發、非遺工藝、配套服務、人才技術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產業增長點,搶佔未來新賽道,推動雙方產業高端化發展;推動兩地市場資源、直播電商、供應鏈平臺等線上線下渠道的開放共享,實現兩地差異化賦能合作,共同提升市場份額,增強消費黏性,夯實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雙方行業影響力和知名度;以專題展會、供應鏈對接會、項目洽談、校企合作等形式,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暢通企業供需對接渠道,降低經營成本,增強兩地產業核心競爭力。

(編輯:於海霞 審覈:厲林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