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自強一路損鄰 住戶反被營造商告

高雄前金區自強一路一處大樓工地2022年8月發生坍塌,造成7戶損鄰事故,其中一戶郭姓受災戶拿到建商重建提存金後,竟回頭提告「不當得利」。(任義宇攝)

高雄市前金區自強一路大樓工地去年8月坍塌,造成7戶損鄰,有住戶收到建商重建提存金後,卻挨告「不當得利」,痛批建商打假球,希望市府出面幫忙。高市府工務局表示,市府無法介入法律程序,但會在行政程序上多幫忙。

前金區自強一路83巷口建築工地去年8月14日開挖地下室,卻造成附近路面塌陷,還讓7戶民宅傾斜受損,其中6戶受災戶與建商和解後,遲遲等不到房屋重建完成,還有1戶郭姓住戶未同意和解,拿到建商1060萬元的損鄰提存金後,竟被提告「不當得利」。

郭姓受害戶表示,根據高雄損鄰爭議調處辦法規定,依受損房屋重建費用加2成金額由建商提存在法院,而房屋經鑑定重建費用後,建商共提存1060萬元在高雄地院,提存書上載明爲「清償提存」,將錢領出後建商卻指控該筆金額爲「擔保提存」,郭住戶則涉「不當得利」。

「建商根本就是在打假球!」郭住戶指控,建商今年中將錢提存在法院後,成功獲得高市府工務局許可復工,就跑來指他的房屋折舊後只值200多萬,其餘800萬是不當得利,要提告把錢拿回去,向工務局反映卻只得到「沒有辦法」的迴應,質疑這樣消極「建商都不用怕把房子用壞了」。

住戶還說,1060萬元要自己蓋回房子不但要倒貼,當初建商承諾的要支應拆屋後的租屋費用,建商兩手一攤就說沒錢,讓受災戶自行承擔1個月7萬多元租金,好不容易要準備蓋回房子,卻又突然被告,只能怨嘆「不該讓他們拆房子的」。

高市工務局建管處表示,從受理損鄰案後,即積極協助住戶與營造商坐下來溝通協調,同時告知申請危老重建等相關資訊,但至於賠償金額部分,建管處坦言,雙方賠償認知金額差異過大,進入司法程序市府無權介入,僅能在行政程序上儘量協助郭家重建。

郭姓建商表示,與郭姓住戶當初在談和解條件時,無力負擔對方開出的賠償金,因此在市府要求下由營造廠商存入提存金,後續訴訟等程序是由營造廠提出,要透過法律來認定實際賠償金額,其餘6戶受災戶已完成建照申請,待大樓工地處置告一段落即啓動重建。至於提起訴訟的營造廠商經記者致電,截至昨晚並未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