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氣爆快10年 71條工業管線「何時落日」成焦點

地球公民基金會辦理高雄石化氣爆10週年系列活動。(洪靖宜攝)

2014年高雄發生氣爆事故,造成32人死亡、321人受傷,今年將滿10週年,地球公民基金會將辦理系列活動,首場論壇以「地表下的風險『管』理-高雄石化氣爆十週年」爲題,邀請市府代表及學者,從法制、治理與社會等多重面向回顧氣爆事件,瞭解工業管線的管理現況,討論社區知情權及管線何時能有落日條款。

高雄氣爆發生將屆滿10年,地球公民基金會辦理高雄石化氣爆10週年系列活動,13日舉辦「地表下的風險『管』理-高雄石化氣爆十週年」論壇,邀請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吳明孝、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邱花妹、文字工作者古雯、高雄市府經發局副局長王宏榮及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副教授洪文玲,從法制、治理與社會等多重面向回顧氣爆事件,瞭解工業管線的管理現況,重新思考社區知情權及檢討產業政策、石化管線落日。

從氣爆事件影片回顧,到事件後公民活動,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表示,這場氣爆所造成傷害範圍大,事發後訴求資訊公開與民衆知情權,避免下個悲劇,並提升化學防災與救災能力,也需徹底檢討產業方向及管線落日。雖然現今五輕關了,管線也有減少和清查,但南北高雄仍有石化廠,管線也仍無落日規畫,整座市區仍如石化廠?現場市民也提問,這些經過高雄地底的管線何時可移除。

高雄市經濟發展局副局長王宏榮表示,高雄工業管線數量從89條減少到71條,共14家業者,範圍涵蓋了14個行政區,總長度895.30公里,收費長度共932公里,針對工業管線訂定相關法規,實施管線維運查覈制度,既有工業管線業者於每年10月31號前,提出下一年度針對管線維護與運作的計劃,其中,從2015年8月1日成立「管線安全辦公室」,維持全年365天24小時不間斷值勤任務。

至於管線落日,他提到,石化產業是許多民生及相關產業火車頭,目前依據工業自治條例精神,是不能新設工業管線,將透過產業空間重構,並逐步將管線移出人口稠密區域。

其餘系列活動包含20日將舉辦暗黑工業小旅行、走訪大林蒲、林園工業區、氣爆紀念公園等;31日推出「看見」高雄石化氣爆十週年展、「看見南方-環境與藝術跨界對話」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