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爲遊客新選擇 校園遊應該怎麼遊?

(原標題人民日報海外版高校成爲遊客新選擇,校園遊應該怎麼遊?)

高校遊爲人們提供了遊覽新去處,也給學校秩序帶來了一些困擾。

校園遊,怎麼遊?

如今,來到一座城市,去當地的高校看看成爲不少遊客的新選擇。暑期又至,高校遊持續火爆。

早上不到八點,從安徽合肥來到北京旅遊王女士就帶着孩子清華校門口等待覈驗身份入校。王女士本是一名教師,趁着假期她特意帶着剛上高中的兒子來北京旅遊,“想要孩子感受一下一流學府氛圍,激勵他考個好大學。”像王女士這樣帶孩子來高校參觀的遊客不在少數,北京的酷暑也擋不住人們參觀名校的熱情。

在北京的夏秋時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校門口時常一大早就排起了想要進校參觀的長龍,校園裡則是人滿爲患。一直以來,名校都是不少家長心中解不開的結,他們往往對校園裡類似水木清華地標場所瞭解不多,反而校門前拍照留念纔是必須的,旅行目的更多是爲了感受名校的環境和氛圍。除了此類散客,校園裡也常見青少年團隊,身着統一的服裝,有領隊引導着參觀校園。

據瞭解,每逢假期,不少旅遊社培訓機構等都會組織青少年來高校“遊學”。曾多次組織此類活動的孫先生說:“高校遊是我們機構招攬學生的重要招牌,不同於散客的走馬觀花,我們安排比較緊密,參觀校園之外也有機會深入到學校博物館等參觀,在餐廳就餐等,讓大家有更深入的體驗。”這樣一來二去,原本旨在教育科研的高校有了些許景點意味

高校遊不僅“熱”在暑期。每年3月的櫻花季,“去武大看櫻花”就成了大家津津樂道出遊選擇,微博上“武大櫻花”標籤話題閱讀量有數千萬,網上還有“三月賞櫻,唯有武大”的說法。今年三月,在成都讀大學的小吳特意和同學飛到武漢賞櫻花,“看到滿簇櫻花少女爆棚,就是感覺人比花還多……”

外來人員頻頻進出學校,免不了帶來一些困擾。參觀者的增多使得校園環境遭到破壞,正常的教學科研秩序受到影響。一直以來,關於國內遊客的不文明行爲報道也層出不窮,具有歷史積澱的名校隨着遊客的蜂擁而至也未能倖免。

校園環境受到影響,不少學校服務機構也成爲焦點。在一年四季都適合旅遊的廈門大學,一到午飯時間,除了老師和學生的身影,遊客也不在少數。“平時到飯點餐廳就很擁擠了,再來一堆遊客,我們吃飯更不方便了。”廈大學生小徐抱怨道。

近年來,隨着越來越多的遊客擁入校園,不少學校也紛紛採取預約參觀、限制人流方式做好校園開放的管理工作武漢大學近年來就對社會公衆入校賞櫻採取網絡實名預約、限量免費雙重覈驗的管理方式,清華大學等學校也嚴格限制入校人數。

多位專家認爲,公立大學理論上是應該對公衆開放的,通過開放可以讓公衆瞭解大學,瞭解高等教育的作用。但是,高校應該有序開放,教學科研等不應被開放所幹擾。學校應在人流較大的情況採取一定措施,比如網上登記,限制人流量等保證有序參觀,進校的參觀者也可以有較好的參觀環境。

據介紹國外許多大學的校園治理是基於規範的制度和良好的運行。學校會設置專門的校園開放日,還會安排學生志願者。專家建議,中國高校也可以借鑑國外大學的做法,安排志願者服務校園參觀,帶領遊客統一行動,也可以爲遊客介紹校園文化特色等,讓遊客對高校有更深入的瞭解,實現良性互動。

文中圖片爲資料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