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量化交易手續費或提升9倍至1元,將擠壓部分高頻策略空間

近日有消息傳出,監管就高頻量化交易差異化收費安排向量化機構徵求了意見。

其中最受關注的內容包括,如果被認定爲高頻交易,則流量費每筆委託(不含撤單)費用從0.1元升至1元,每筆撤單費爲5元。

目前該事項還處於徵求意見階段,並未最終落定。接受採訪的量化私募人士表示,高頻量化交易手續費提升早有預期,交易成本的增加會對部分依靠高換手創造超額的策略產生衝擊,會對量化私募行業產生不小的影響。

交易手續費每筆或提升至1元

近期監管就高頻量化交易差異化收費安排向量化機構徵求了意見。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如果被認定爲高頻交易,則流量費每筆委託(不含撤單)費用從0.1元升至1元,每筆撤單費爲5元。收費方式爲:由交易所統計,月度下發券商,每個季度再由券商向客戶收取。”

“高頻交易流量費或迎9倍提升至1元”的說法,也得到多家量化私募人士的確認。

事實上,早在今年7月12日,市場已有高頻量化相關收費標準在市場流傳,包括“雙邊換手率<4倍/月,且撤單率<40%,流量費每筆委託(不含撤單)1元,每筆撤單費5元等”內容。

所謂的高頻交易費則是支付給交易所的費用,用於彌補交易所爲高頻交易提供的高速交易服務所產生的成本。

“不過該版本只是徵詢意見,並不是最終結果。不過,高頻量化交易手續費的提升是大趨勢。”某中型量化私募人士表示。

行業格局或將改變

事實上,今年6月7日交易所發佈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中就明確表示,交易所可以對高頻交易實施差異化收費,根據申報撤單的筆數和頻率等指標設置收費標準,加收流量費和撤單費等費用。

滬上某量化私募人士告訴記者:“對那些主打高頻交易的量化私募而言,這會是個不小的挑戰。要知道高頻交易的盈利模式就是靠微小的價格差異積少成多,交易手續費的提升就是成本的增加。”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交易成本的增加會讓量化私募人士重新評估現有的交易策略。高頻量化交易背後依賴算法和模型可能都要進行相應的優化,甚至找出新模式替代高頻交易。比如,現在已有部分量化私募已提前調整風控參數應對此變化。

某資深量化人士則是指出,對整個量化行業而言,交易手續費的提升,會對高頻策略的超額水平及策略容量帶來一定衝擊。交易成本有一定增加後,部分依靠高換手創造超額的策略,可能會適當降低換手。同時,基本面因子比重有望提升。從公司的角度來看,對規模較大的主流量化私募的影響預期較爲溫和:目前國內主流量化私募資管產品中,中週期策略(年換手率約30-50倍)佔比較高,短週期策略佔比已逐步下降。

“費用提升可能會改變行業的競爭格局。一些小型高頻量化私募可能會因爲賺不到錢進而轉到中低頻賽道上甚至退出市場。對於有一定的積累的量化私募,可能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加大技術創新和研發力度,從而保持自身在高頻交易領域的競爭力。”北京某量化私募人士坦言。

量化將進入精細化發展階段

“相比之下,我更爲關注的是高頻量化的認定標準。”某大型量化私募人士表示。

今年6月7日交易所發《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中曾對高頻交易給出兩條明確的認定標準,具體分別是:(一)單個賬戶每秒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300筆以上;(二)單個賬戶單日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20000筆以上。

該大型量化私募人士認爲,目前還沒有給出“高頻交易的明確界定”,此前市場高頻量化相關收費標準在市場流傳,包括“雙邊換手率<4倍/月,且撤單率<40%”。這兩個版本的差別很大,如果是後者,意味着了高頻量化的範圍將被擴大。不過,還是要等監管最終明確。

近期有關於程序化交易的政策不斷出臺。7月10日,中國證監會稱,針對程序化交易監管將再出“組合拳”,包括劃定程序化交易監控“紅線”,明確高頻量化交易差異化收費安排等,降低程序化交易的消極影響,切實維護市場交易公平。

同日,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也曾表示,今年以來,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總體穩中有降,交易行爲出現一些積極變化。截至6月末,全市場高頻交易賬戶1600餘個,年內下降超過20%,觸及異常交易監控標準的行爲在過去3個月下降近6成。

而接受採訪的多位量化私募人士也都打成了共識,今年以來程序化交易監管持續完善,相關的監管政策也在逐步落實,量化行業將進入精細化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