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遊行集會數大減 劉兆佳:撥亂反正階段 政府態度謹慎

香港遊行集會數較疫前大減7成,大陸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認爲,香港仍處於「撥亂反正」階段,因此當局對於遊行集會的態度仍較謹慎。(中新社資料照片)

香港限聚令已取消半年,但今年截至5月,平均每月有24宗須通知警方的遊行集會,較2019年月均78宗減少7成。大陸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認爲,香港仍處於「撥亂反正」階段,因此當局對於遊行集會的態度仍較謹慎。有社運人士指出,現時申辦遊行集會要面對不同的條件限制及壓力,期望遊行集會的自由能獲保障。

香港《明報》今日報導,香港新政府施政首年,除了搶人才、搶企業、拚經濟、建簡約公屋等民生工作,國家安全也是工作重點之一,特首李家超曾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到國家安全的重要。今年4月,大陸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香港重申要維護國家安全,並稱遊行不是表達訴求的唯一方式。

報導引述警方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共有122宗根據《公安條例》須通知並已通知警方的遊行集會,平均每月24宗,雖較疫情期間增加,仍遠低於疫情前水準。香港疫情後的首個遊行是今年3月底,居民遊行反對政府在將軍澳填海,警方爲遊行定下要求,包括要參加者佩戴可辨識身分的頸牌。

對此,劉兆佳認爲,香港仍處於撥亂反正階段,中央及特區政府均認爲社會不是百分百穩定,因此當局對於遊行集會的態度仍較謹慎,不會輕易批准。他指出,遊行示威會被視爲「挑戰政府」,愛國陣營會避免示威,而民主派已「潰不成軍」,難再有集體行動,估計數字因而下跌。

報導指,香港民主派以往趁五一、六四、七一等日子發起遊行集會。社民連3月5日發聲明稱,4名成員在3月3日被國安處警員問話,主席陳寶瑩當時稱,首次被警告不得參加遊行,憂其他特別日子舉行遊行將有困難。

多名社運界人士表示,警方今年約談的頻率明顯增加,就連五四等社運界不會動員的日子也有人約談,部分人今年首次遭國安處約談,包括前區議員、非政府組織成員等。綜合多名社運人士說法,國安處會定期約談部分人士,有人更說幾乎每月發生,形容爲「飲茶收風」查詢近況。

也有個別社運人士表示,在特別日子曾在一個月內遭約談4次。有人稱獲告知如在特別日子有行動就會被捕;另有人引述警方說法,指勸說是爲他們安全着想等。有社運人士不諱言有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