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巡禮 香港城市大學臺生:良性競爭讓自己更好

香港城市大學臺生陳柏翰,(陳柏翰提供)

香港城市大學張芯瑀(左)擔任文化大使。(張芯瑀提供)

再過幾周大學分科測驗就要登場,走過3年疫情,許多臺灣學子又將眼光望向境外大學,與臺灣一水之隔、國際化成果傲人的港校成了選項之一。

全額獎學金讓他無後顧之憂

「到香港讀書是一個偶然!」香港城市大學臺生陳柏翰表示,當時港校去他的母校建中招生,他想說機會難得,就申請了2所港校,2所都被錄取,但最終選擇港城大主要是該校給了他4年全額獎學金(學費全免+生活津貼),讓他可以不必向家裡要求經濟援助或打工。

與臺灣相比,陳柏翰印象最深刻是港城大提供全英語的教學環境。除了少數語言課或歷史課使用中文授課外,其餘課程都是英文授課,讓他的英文表達能力有了相當大的進步。此外,他從同儕身上學到了很多,港城大有相當大比例的國際生,其中不少同學是他們國家前幾百分比的頂尖學生,在這樣的良性競爭環境下,讓陳柏翰學到更多東西,也增長國際觀。

最大受益是研究經驗

此外,港城大讓陳柏翰受益最大的是研究經驗。大三時他加入了港城大的太赫茲及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做應用電磁及高頻電路的專題研究。港城大在該領域的研究一直是位居全世界前幾名,陳柏翰直說自己很幸運能在實驗室跟這些優秀的學者學習,對他準備考研究所有很大幫助。

時間管理方面,陳柏翰的習慣是每學期初拿到每週課表後,就開始規劃沒有課的空檔,並提前分配預習、複習課業的時間,實驗室專題研究的時間,課外活動的時間,還要預留緩衝時段,這樣才能更方便地安排每週目標進度,並在規定的時間內督促自己完成事情,不要拖延並累積到學期末,壓縮到複習期末考的時間。

陳柏翰畢業後打算繼續攻讀研究所,今年2月他拿到了美國康乃爾大學電機博士班的錄取信,並獲得了6年的全額獎學金,暑假過後他就會前往美國開始博士班課程。

對於想前往香港讀書的臺灣新生,陳柏翰建議是在能力範圍內儘量多嘗試校內外的各種事情,例如社團、學術活動,甚至是志工服務,以瞭解自己未來的職業志向,同時增廣人脈與國際觀。大學裡有很多校外難以獲得的學習機會,且大部分都近乎免費,只要夠主動爭取,相信無論在課業或人際關係都能有不錯的發展。

校方對非本地生,協助超出預期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臺生張芯瑀當初赴港讀書,是因爲想在國際化和全英語環境下讀大學。「我認爲大學除了課業外,課外活動的多元性、師生的國際化,和學校提供的資源,都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張芯瑀說,香港是個國際化的城市,不管是校園或日常生活中,能明顯感受到多元文化,而香港身爲亞洲金融中心,也能提供她最即時的資訊與充足的工作機會。

至於爲何是香港城市大學?張芯瑀說,港城大提供完善的入學獎學金制度,並保證非本地生2年的大學宿舍,學校也設立了國際事務處爲國際生提供直接的溝通窗口。在美國舊金山交換後,她更感受到香港城市大學對於非本地生的關心和協助是超出預期的。學校也爲非本地生提供免費廣東話課程、銜接計劃以協助新生適應校園和香港的生活。港城大的商學院提供優良師資,課程兼顧理論和實作,學校地理位置生活機能方便,也提供許多就職輔導,讓她能夠有系統地規劃未來。

張芯瑀說,求學期間很踊躍參與許多校內外計劃和社團,使她的國際觀、溝通能力和規劃能力有明顯進步。她擔任過非營利組織的顧問、接近1年的志工服務經驗、AWS學生大使領導人、校內研究助理、橄欖球校隊球員、學生宿舍導師,也協助學校舉辦和推動與學術與國際化相關的活動與企劃。有了不同的實作經驗後,她更能全方位認識自己的潛力和專長。

謹慎管理時間,排定整學期日程表

此外,香港的學期很短,學期中需要謹慎地管理時間,才能兼顧學業和課外活動。張芯瑀習慣在學期初列出整學期的作業和報告截止日,並提早開始複習和寫作業。她也會預先安排整學期的日程表,並照着安排的時間完成每日工作量,「有好的時間管理能讓你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和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張芯瑀說,畢業後她應該會先工作,幾年後也有繼續攻讀的規劃。她也建議想來香港讀書的臺灣學生好好運用學校提供的資源,多嘗試不同的領域和探索自己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