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駝隊”鋪就美好未來“康莊大道”
當地時間12月3日上午9點10分,從中國重慶開出的第十萬列中歐班列X8083次,穿越廣袤的歐亞大陸,順利抵達德國杜伊斯堡。
作爲“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和旗艦品牌,2013年起步、2016年統一品牌的中歐班列,已在歲月軌道上鏗鏘前行十餘載。從新生事物成長到國際物流“明星”,一列列“鋼鐵駝隊”在亞歐大陸上穿梭不息,編織出一幅深度交融、協同發展的嶄新圖景。
貿易賦能,貨暢其流,開市場新篇。貿易的繁榮與發展,離不開高效的物流支撐。相比於傳統的海運和空運,運時短、成本低、運能大是中歐班列的三大顯著優勢。十年間,中歐班列由一條線發展成一個網,逐漸成爲國際物流運輸的“中流砥柱”。截至目前,中歐班列在國內已鋪畫時速120公里圖定中歐班列運行線93條,聯通中國境內125個城市;在境外,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7個城市以及11個亞洲國家超過100個城市,構建起東西互濟、海陸聯動貿易大格局,既發展了中國,也造福了世界。國內的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產品、光伏產品等紛紛揚帆出海,成爲中國製造的“新名片”;波蘭蘋果、荷蘭奶酪、北哈州蜂蜜等異國特產紛至沓來,豐富國人的“菜籃子”。“紓發展之困,匯合作之力”,中歐班列正成爲經濟融合的“黏合劑”,爲更廣泛的合作打開了空間。
產業重塑,聚鏈成羣,促協同升級。“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中國在發展中得出的有效經驗。中歐班列呼嘯而過,帶來的不只是貨物位移,更是產業變革“東風”。沿線城市借交通之便,承接產業轉移、嵌入全球產業鏈分工,實現了產業的轉型升級。例如,重慶本是工業重鎮,中歐班列開通後,筆電產業集羣崛起,零部件從全球匯聚,成品沿班列遠銷,“重慶造”筆記本全球市場佔有率超四成;在德國杜伊斯堡,因班列物流樞紐地位,物流、倉儲、加工等配套產業蓬勃,當地從傳統鋼鐵工業城變身歐洲物流“強心臟”,吸引超百家企業入駐物流園區。產業重塑呈“漣漪效應”,研發、生產、銷售各環節跨區域協同,形成深度嵌套、優勢互補生態體系,傳統產業藉機“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尋得“落地生根”沃壤,一個個“窪地”變爲“高地”,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繪一方景秀,展萬里宏圖”,中歐班列正成爲發展聯動的“動力源”,爲沿線國家的經濟繁榮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地緣協作,多邊攜手,謀發展共贏。中歐班列穿越多國,需各國在軌道銜接、通關便利、安全保障協同發力。多年來,中歐班列沿線各國、各地區打破行政壁壘,協商共建“綠色通道”,統一運輸規則、簡化過境手續,從“各自爲政”到“協同治理”,中歐班列沿線國家的合作日益緊密。“中歐班列長安號”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沿線通關時長從起初數天縮至如今數小時;“義新歐”班列與西班牙、法國物流商緊密合作,保障運輸全程順暢。各國依託班列共享發展紅利,基礎設施改善、經貿合作深化、就業崗位增加,在合作互信中,進一步推動地區的經濟融合和發展,爲區域持久繁榮築牢根基。“路與路相連,心與心相同”,中歐班列正成爲成果共享的“助推器”,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風潮涌動,盛景如斯。十萬列只是中歐班列的“起點”,乘着共建“一帶一路”的東風,它將繼續馱載希望、拉滿機遇,向着更廣闊天地,穩健馳行。(簡豔、冉成)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