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旅遊業迎來發展新契機

(原標題:港澳旅遊業迎來發展新契機)

臨近暑期旅遊旺季,港澳旅遊市場迎來喜訊。國務院近日批准增加山西省太原市、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等8個城市爲內地赴港澳“個人遊”城市。這是繼今年開春陝西省西安市、山東省青島市加入“個人遊”計劃後,中央給港澳送出的又一個大禮包。

人氣便是財氣。旅遊是香港和澳門的支柱產業之一,旅遊業繁榮與否,對港澳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內地居民赴港澳個人遊”自2003年7月啓動以來,持續爲港澳注入經濟活水,帶去民生紅利。

以香港爲例,香港旅遊發展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內地訪港遊客人數從2002年的683萬人次逐年遞增,至2018年達到最高峰5080萬人次。旅遊業佔香港GDP比重由2003年的2.5%,升至2018年的4.5%;香港旅遊行業就業人數由2003年約15萬,增加約八成至目前約27萬。

中央在3個月內連續兩次增加內地赴港澳“個人遊”城市,是順應港澳經濟發展形勢和社會各界訴求的及時之舉,體現了中央對港澳經濟發展和特區政府施政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體現了中央對港澳民生福祉的深切關懷。

“個人遊”內地城市增加,有利於港澳旅遊市場加速復甦。不久前的“五一”假期,港澳雖多陰雨天氣,旅遊市場依然活力迸發,呈現一派紅紅火火景象。5月1日至5日,內地遊客到訪香港和澳門分別達76.6萬人次和48.6萬人次,相比去年同期增長兩到三成。這其中,自然有西安、青島“加盟”的一份功勞。

旅遊業會帶動一系列上下游行業發展,包括零售、酒店、餐飲、會展、文體、演藝、跨境運輸等,關係到衆多港澳居民的就業和生計。此次新增加8個內地“個人遊”城市,讓“個人遊”計劃下的適用內地城市增至59個,將再度拓展內地客源,提升內地遊客前往港澳旅遊的熱情,對促進港澳服務業回溫和民衆就業、增添經濟發展活力,起到重要作用。

港澳旅遊環境良好、接待能力充裕,是“個人遊”內地城市再次增加的前提條件之一。不少內地遊客在社交網站分享了“五一”在港澳旅遊的良好體驗,比如在街邊檐下躲雨時店家送來點心供試吃、問路時有帶傘民衆熱心幫忙帶路護送、各大旅遊景點安排井然有序;澳門的“誠信店”計劃、香港的電子支付,讓消費更放心便利;香港嚴打出租車“宰客”和其他非法行爲,令旅客的投訴較以往大幅減少……港澳旅遊界此前表態“讓內地遊客賓至如歸”,落到了實處。

8個內地城市加入“個人遊”計劃,讓港澳對自身旅遊品質有了更高追求。香港旅遊業者提出,香港的旅遊業需要在設施、服務、產品與宣傳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讓旅客每一次來港都有滿意的新體驗,做到香港“無處不旅遊”;澳門特區政府表示,將致力推動舉辦更多國際盛事,豐富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的內涵,爲旅客創造多元化的旅遊體驗,優化提升接待能力。

“個人遊”內地城市一年內兩度增加,內地居民赴港澳旅遊打開新局面,走上新臺階,將擴大港澳和內地居民之間的交流交往,有助於推動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相信香港和澳門定會抓住這一契機,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鞏固提升獨特地位和優勢,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