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內膽管癌 高達4成爲晚期

林口長庚腫瘤科副教授吳教恩。(吳教恩提供/陳人齊臺北傳真)

近年來,亞洲膽管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逐步攀升,我國前駐泰代表李應元、香港資深藝人沈殿霞均因膽管癌病逝。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最新一期統計,109年的肝內膽管癌確診人數爲1263人,與108年的1170人相比增幅達7.9%,此外,膽囊及肝外膽管癌的確診人數與死亡數也都有微幅提升。

膽管癌又稱膽道癌,泛指生長在肝內膽管、肝門總肝管、總膽管以及壺腹的惡性腫瘤,目前醫學界以肝臟出口進行分類,共分爲肝內膽管癌以及肝外膽管癌兩種,另一類則是膽囊癌,相較歐美地區主要以肝外膽管癌流行,亞洲地區則是以肝內膽管癌發生率較高。

109年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國內罹患肝內膽管癌的病患共1263人,其中742名男性、521名女性,約佔整體肝及肝內膽管癌的1成,病患年齡在20歲以上,其中以65至69歲族羣佔19%比例最高,但多數病患發現都已是晚期,有多達42.3%爲第四期、21.7%爲第三期。

林口長庚腫瘤科副教授吳教恩表示,肝內膽管癌因爲初期沒有症狀,因此很容易被人忽略,通常等到病患出現黃疸,或腹部不明原因疼痛,以及不明原因體重消瘦時,腫瘤可能已經長大到5至10公分,這時候就相當不適合開刀,臨牀上能完全康復的個案僅佔1成,幾乎可說是發現率等於死亡率。

至於膽管癌的成因?吳教恩說,早期認爲與寄生蟲較相關,大多發生在東南亞地區等衛生條件較差的國家,不過臺灣病患的成因則不同,可能與常見的B、C肝炎帶原較有關,以及先天性膽管異常、先天性黃疸等,甚至是有不少人無任何危險因子,仍然罹患膽管癌。

關於李應元是否因罹患膽管癌辭世?吳教恩指出,當時曾有報導指李罹患胰臟癌,也有醫師稱他罹患壺腹癌,而當時的照片顯示,李的面色很黃,顯示黃疸非常嚴重,代表膽汁無法順利分泌至十二指腸,所以有可能是壺腹癌,這在過去也被歸類在膽管癌。

吳教恩坦言,由於亞洲地區的肝內膽管癌比例較高,與歐美截然不同,加上每年確診人數不多,屬於較罕見癌症,因此在藥物開發上,進度就相對較慢,藥費相對昂貴,這些都是治療膽管癌所遭遇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