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走路姿勢可降血壓?關鍵在這個部位

改變走路姿勢竟可降血壓!關鍵在這個部位。(圖/達志影像)

許多人走路都只用到腿部肌肉,專家表示,改變走路姿勢對健康可能帶來意外的好處,不但可以強化心肺功能,還有助於降血壓,關鍵就在於「上半身」。

有研究指出,每天走30分鐘以上,持續進行3個月後,血壓可降15毫米汞柱。不過《50+Fifty Plus》報導,日本藥學預防醫學家加藤雅俊表示,走路時主要使用的是腿部肌肉,但與血壓有直接關係的內臟器官是心臟與肺部,因此想靠走路降血壓的關鍵在於要動上半身,如果上半身動得不夠多,就看不到血壓變化。

與降血壓相關的主要肌肉其實是背部,首先改掉隨着步伐、前後擺動手臂的動作,應將腋下夾緊、手肘彎曲,兩手輕輕握拳於胸前,以背脊爲中心,一邊左右擺動肩膀、一邊走路,感覺有隨着步伐扭動腰部,就有使用到上半身。

加藤雅俊說,這種「降血壓健走法」,可徹底運動、刺激到背部大面積的「背闊肌」與「斜方肌」,不論在室內或室外,一天只要花短短5分鐘,將有助於保持血壓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