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忠告:沒有財富的思維,再努力也還是窮人

在美國,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

選出一百多名白手起家的富人和一百多名貧困的窮人,然後將他們進行對比,找出貧富差距的原因。

後來,實驗結果顯示,窮人和富人之間最根本的差別是日常習慣的不同。

一個人的習慣,往往是思維認知的結果,歸根到底,認知的不同,導致了習慣的行爲習慣的不同,所以,富人們到底有哪些思維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借鑑的呢?

1、敢想敢做,輸了也認

關於財富的夢想,每個人都有。

夢想總是要有的,但是,你只是紙上談兵,還是會付諸實踐呢?

馬雲曾經就說過:“敢想敢做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很多年輕人是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金錢並不是只要想一想,它就能主動在你手上的,賺錢的想法誰都有,但爲什麼就是沒有成功呢?

原因很簡單,由於各種各樣的顧慮,讓你停下了腳步,讓你不敢行動,所以,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你看着富人們的背影,替自己感到遺憾。

但富人們就不一樣,他們敢想,也敢做,就算輸了,他們也認,這一次輸了,那就下一次贏,只有去行動,你纔有資格踏進財富的大門,否則,財富更無從談起。

2、擁有駕馭風險的能力

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到底是什麼?僅僅只是金錢上的差距嗎?其實並不是。

最大的差距是意志上的差距。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上帝分別給了三個窮人同樣的幾兩銀子,讓他們去做生意。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上帝就來詢問他們如何使用這些銀兩的,第一個人說,他用銀子去鄉下的菜農那進購了很多蔬菜,拿到集市上去賣,最後賺到了比原來多十倍的錢;第二個人說,他利用自己會下棋的優勢,把錢拿出來去做賭注,最後也賺到了比原來多五倍的錢;第三個人則因爲害怕虧本,什麼也沒做,身上還只是上帝之前給他的銀兩。

最後,上帝又獎勵了第一個人10兩黃金,獎勵第二個人5兩黃金,但並沒有獎勵給第三個人,而且還把之前給他的銀子收了回去。

上帝走之前還說了一句話:“富人總會越來越多,窮人只會越來越少。”這就是馬太效應。

想要獲得財富,就必須善於駕馭風險,富人們也是在不斷嘗試中去把控風險的,如果因爲害怕風險而不去嘗試,財富永遠也不會向你走來。

富人在變富之前,一般都會經歷一段風險重重的創業之路,這其中,必然會有很多的變故,面對變故,富人會像彈簧一樣,經歷的挫折越多,反彈的空間也就越大,但是窮人往往缺乏這種彈簧體質,他們在做事之前,首先就會被風險打倒,而看不到風險背後的財富。

《論語》裡說:“知其不可而爲之”,在知道前路荊棘的情況下,富人往往還是會選擇與命運硬碰硬,只要有一點點希望,富人們就懂得放手一搏的道理,讓命運屈服於自己。

3、吃小虧才能賺大便宜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好漢不吃眼前虧。”很多窮人將此奉爲處世箴言。

但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很多時候,吃虧只是一種表象,懂得吃虧是福的人,總會獲得你想要的財富。

富人們往往會從長遠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會被一時的利益所左右,他們往往會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保持與人爲善的心態,必要時,可以吃一些小虧來成全別人,也正是因爲這樣,富人賺得的財富越會越來越多。

不怕吃小虧的人,纔有機會獲得大的財富,要知道,與人方便就是方便自己。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利他思維”。

擁有利他之心,你財富的道路只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