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貨貿起死回生? 陳斌華:臺方做法不符合ECFA目標

兩岸經貿關係示意圖。(資料照片)

ECFA服貿貨貿起死回生?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臺方做法不符合ECFA目標。(藍孝威攝)

兩岸經濟合作尤其是ECFA協議,十年前因爲「太陽花學運」受到很大沖擊,包括服貿、貨貿、爭端解決機制等都未解決,大陸方面是否認爲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相關問題,臺灣社會最近有很多反思和檢討,而臺方做法不符合ECFA的目標。

陸委會前主委賴幸媛近日在新書《鑄劍爲犁》中,解密ECFA協商不爲人知的幕後秘辛,當初兩千多項大陸農工產品沒辦法進入臺灣,是因爲ECFA協議文本加上了「考量雙方經濟條件」這幾個字。

陳斌華表示,ECFA在序言中表述的非常明確,「雙方同意,本着世界貿易組織(WTO)基本原則,考慮雙方的經濟條件,逐步減少或消除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障礙,創造公平的貿易與投資環境」。

陳斌華表示,WTO的基本原則爲非歧視原則,雙方簽署ECFA,推動兩岸貿易自由化,本應在兩岸貿易正常化的基礎上進行,但考慮到兩岸都是一家人,爲使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率先享受到ECFA利益,我們同意在臺當局還限制大陸2000多種農工產品輸入的非正常、歧視狀況下,同時推進正常化、自由化進程,先實施早期收穫計劃,「且考慮雙方的經濟條件,我們未要求在實施早期收穫計劃時,雙方早收產品在數量、貿易額等方面對等,說白了就是大陸讓着臺灣。」

陳斌華表示,ECFA協議第二章「貿易與投資」中明確提出,雙方同意,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早期收穫基礎上,不遲於協議生效後六個月內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協議展開磋商,並儘速完成。大陸方面一直認真執行協議相關條款,但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服貿協議簽署未生效,貨貿協議商談被迫中止。對這個事件,看到最近臺灣內部有很多反思和檢討。

陳斌華表示,臺方做法不符合ECFA「逐步減少或消除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障礙,創造公平的貿易與投資環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