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從五年成績單看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新成效

(原標題:奮力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從五年成績單看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新成效)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 題:奮力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從五年成績單看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新成效

新華社記者陳煒偉、嚴賦憬、王悅陽

中部地區承東啓西、連南接北,六省經濟總量約佔全國五分之一,發展大有可爲。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南昌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時強調,要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乘勢而上,紮實工作,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臺階。

近5年,中部地區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增強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奮力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

創新發展打造新引擎

列車懸空而掛,在城市穿梭“飛行”……在湖北武漢的中國光谷,國內首條懸掛式空中軌道列車“光谷光子號”展現滿滿科技感。在一系列創新政策的支持下,光谷聚集1.6萬家光電子信息企業,光電子信息產業整體規模超5000億元。

只需語音指令,就可創作AIGC圖片、應用程序、簡歷等產品,在安徽合肥高新區的中國聲谷,“黑科技”讓人眼前一亮。入駐企業超過2000戶,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中國聲谷形成以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爲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羣。

從光谷到聲谷,中部地區創新發展要素加快集聚,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優化重組40個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12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在量子通信、自主安全計算機、工業母機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並加速實現產業化……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動能日益強勁。

從空中俯瞰大衆安徽MEB工廠,一輛輛大貨車陸續排隊進入園區,運送物料;步入車間,AGV小車有序往來,準備出口歐洲的訂單正在這裡抓緊生產等待交付。

短短兩年半時間,大衆汽車集團在合肥市建立了一個新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中心,並與多家中國企業進行電動化、自動駕駛、電池等領域的全面合作。2023年,安徽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達86.8萬輛,同比增長60.5%。

安徽的汽車、湖南的重工、湖北的電子、江西的航空……中部地區製造業打造衆多亮麗“名片”。中部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製造業增加值由2019年的6.1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6.8萬億元,規模約佔全國五分之一。

創新蓄積起澎湃的發展勢能。2019年至2023年,中部地區生產總值由21.8萬億元增長到27萬億元,河南、湖北、湖南經濟總量位列全國前十。

區域協同拓展新空間

加快構建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協同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形成聯環成網的綜合交通體系和便捷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促進公共服務同城共享,強化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長株潭一體化發展2024年行動計劃》亮出發展“施工圖”。

湖南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呈“品”字形分佈,近年來,長株潭發展能級不斷攀升,經濟總量約佔全省四成,成爲推動湖南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放眼中部地區,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協調發展格局正加快形成。

河南、山西深度參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湖北、湖南、江西積極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安徽依託長三角一體化,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實現轉型升級;長株潭城市羣、大南昌都市圈、鄭州都市圈、山西中部城市羣競相涌現……

一個個城市羣、都市圈拔地而起,恰似一個個區域經濟“發動機”。統計數據顯示,中部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2019年的6萬元增長到2023年的7.4萬元,與全國人均GDP差距逐年縮小。

跳出中部看中部。近5年,中部地區不僅立足自身定位主動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更在開放合作中打開發展格局。

3月1日凌晨,一架滿載貨物的波音747-400貨機平穩降落於南昌昌北國際機場,這是南昌—比利時列日貨運航線恢復運行的第一班航班。

江西南昌臨空城投集團貿易事業部負責人方蕾介紹,航線一週定期往返4次,將進一步縮短南昌、比利時列日兩地之間的貨物運輸時限,提高物流效率,暢通江西至歐洲“贛貨贛出”航空物流大通道。

將發展的目光看向世界,積極打造對外開放高地,中部地區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日漸完善,對外開放水平和質量顯著提升。

近5年,中部地區機場貨運總量近700萬噸,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貨運量累計突破100萬噸;河南、湖北、湖南、安徽自貿試驗區共45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國家層面複製推廣……

區域內融合互動、融通互補,區域外在高水平開放合作方面邁出新步伐,中部地區的發展空間不斷拓寬。

綠色崛起描繪新圖景

山西運城平陸縣三灣大天鵝生態溼地公園,廣袤的溼地一望無際,在此棲息的大天鵝或展翅翱翔、或遊弋休憩,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

近年來,山西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生態文明建設按下快進鍵。

中部地區是我國生態重地。堅持綠色發展,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部地區正實現綠色崛起。

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落實生態保護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深化做實河長制湖長制……系列舉措增添中部地區“含綠量”,加快構建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

千山競綠,清波盪漾。近5年,中部地區生態系統功能不斷提升,鄱陽湖、洞庭湖總磷濃度較2018年下降均超過20%,2023年長江干流、黃河干流水質均達到Ⅱ類及以上;森林覆蓋率不斷提升,完成植樹造林4769萬畝、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1210萬畝。

不只是良好生態環境,過去幾年,中部地區堅持共享發展,不斷厚植民生福祉。

在湖南長沙,一部手機就能暢享便利美好的“指尖數字生活”:5000餘項政務服務實現“減證辦”“免證辦”;湘雅醫院藉助5G技術開展遠程數字診療,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下沉;“易停車”平臺將全市6000多個停車場聯爲一體面向市民服務,已覆蓋泊位10萬餘個……

近5年,中部地區着力提升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增加高品質公共服務供給,“民生清單”讓更多羣衆可感可及。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取證、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前不久,河南發佈2024年重點民生實事工作方案,推動解決百姓最關心的利益問題。

補齊民生短板,共享發展成果。

近5年,中部地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萬元增加到3.33萬元;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三甲醫院數量約佔全國五分之一……

謀創新、促發展,惠民生、增福祉,中部地區崛起正繪就美麗新畫卷。